[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1623.7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4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66;F04D29/40;F04F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川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减震 装置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该密封减震装置包括:气流发生装置,其用于产生高速空气流;分流器,其将所述高速空气流分散疏通;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的外侧;第二密封圈,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的内侧;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减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外侧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内侧之间的缝隙;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连接,以实现所述密封减震装置固定在所述无叶风扇内。本案的密封减震装置提高了整机内部密封性,减少效能损失;防止震动传导,降低整机噪音并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对于无叶风扇,风量及风速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叶轮组件和与其导叶相连接的零件之间的密封性是影响整机效能及相关产品指数的重要性能。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及无叶风扇,其通过在气流发生器与分流器之间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来提高整机内部密封性,减少效能损失;防止震动传导,降低整机噪音并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一种密封减震装置,包括:
气流发生装置,其用于产生高速空气流;
分流器,其将所述高速空气流分散疏通;
第一密封圈,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的外侧;
第二密封圈,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的内侧;
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减震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外侧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分流器内侧之间的缝隙;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连接,以实现所述密封减震装置固定在所述无叶风扇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中心向内侧延伸,且不接触,形成一卡爪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侧上部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T字型卡扣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侧下部连接一下部凸缘,所述下部凸缘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设有一定间隙,形成一沟槽。
其中,所述T字型卡扣结构的纵向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自成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分流器的下底面有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部相适配;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上端面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构件外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外部凸缘;
所述支撑构件内侧沿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内部凸缘,所述内部凸缘的下端连接一支撑裙部;
所述支撑裙部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内侧形成一卡槽;
其中,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T字型卡扣结构相适配,所述支撑裙部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沟槽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分流器的中心底部设有至少四个缓冲组件。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缓冲通孔和一缓冲杆;
其中,所述缓冲通孔与所述分流器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杆的上部呈倒钩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1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气流发生装置及无叶风扇
- 下一篇:一种过滤结构及无叶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