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换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17164.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6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强;刘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力达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9/00 | 分类号: | D05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换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换线装置。包括换线装置本体和转动装置,换线装置本体下部顶部设有装线箱,装线箱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推杆,换线装置本体侧面设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中部连接有电机,转动装置呈圆盘状,且转动装置四周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侧边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外侧套接有线圈,固定杆底部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固定于固定件侧边,换线装置本体侧边设有回收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杆将凹槽内部的线圈推入固定杆,与固定杆套接,通过转动装置将线圈送到顶部与缝纫机械配合工作,当线圈用完后,通过转动装置将线桶送到回收箱上方,伸缩杆将线桶顶出,进入回收箱,实现回收废料与自动换线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换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换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自动化生产,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现有的缝纫装置没有自动换底线功能,且用完的线桶占空间较大,无法自动回收。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换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换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缝纫装置没有自动换底线功能,且用完的线桶占空间较大,无法自动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换线装置,包括换线装置本体和转动装置,所述换线装置本体下部顶部设有装线箱,所述装线箱呈中空结构,所述装线箱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换线装置本体侧面设有所述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中部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换线装置本体内部,所述转动装置呈圆盘状,且所述转动装置四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侧边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套接有线圈,且所述固定杆底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侧边,所述换线装置本体侧边设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呈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装线箱底面呈倾斜状,且最低处与所述凹槽顶面平行,且所述装线箱外壳为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直径与所述线圈外部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尺寸与所述线圈内部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推杆均为电动推杆,且所述伸缩杆呈中空结构,内部套接有所述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转动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装置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中心位置与所述固定杆中心位置转动轨迹相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自动换线装置,通过推杆将凹槽内部的线圈推入固定杆外侧,与固定杆套接,通过转动装置将线圈送到顶部与缝纫机械配合工作,当线圈用完后,通过转动装置将线桶送到回收箱上方,伸缩杆将线桶顶出,进入回收箱,实现回收废料与自动换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线装置本体;2、装线箱;21、凹槽;3、回收箱;4、转动装置;5、推杆;6、线圈;7、固定件;8、电机;71、固定杆;7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力达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力达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71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客车侧舱门
- 下一篇:一种微波辅助粗骨料回收生产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