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工程用三脚式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16410.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0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彬;宁卫强;仲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工程 三脚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工程用三脚式支护结构,包括腰梁、冠梁、护板和搭接梁,所述腰梁的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组滑套,且四组滑套的开口端顶部均呈竖直滑嵌有贯穿滑套的限位插柱,所述腰梁的外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的外部靠近滑套的一侧固定连接冠梁。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三角式支护结构,在相同支撑间距的条件下可控制更小的支护结构位移,对于相同的支护结构位移,可适当增大支撑间距,同时三脚式支护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抗剪性比单脚式支护结构强,其次,采用组合可调式结构,可根据实际的坑基施工需求进行支护装置的调节安装处理,从而提升了支护结构的可调性和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用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工程用三脚式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信息化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
现今带倒角的单脚支撑是基坑支护结构的主流,然而该支护结构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相邻支撑间距较小,有碍深基坑出土效率;采用较大的支撑间距时,对维护墙体刚度要求较高,其次,传统的支护结构,难以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的现象,支护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剪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支护结构相邻支撑间距较小,同时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剪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坑工程用三脚式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工程用三脚式支护结构,包括腰梁、冠梁、护板和搭接梁,所述腰梁的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组滑套,且四组滑套的开口端顶部均呈竖直滑嵌有贯穿滑套的限位插柱,所述腰梁的外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的外部靠近滑套的一侧固定连接冠梁,且冠梁和护板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斜梁,所述滑套的内侧滑嵌有搭接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腰梁的底端外侧旋合连接有限位螺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腰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拼装块,且拼装块的外表壁与腰梁的内表壁相互贴合,所述拼装块的内部靠近限位螺柱的一侧开设有预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护板的外端面开设有锯齿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搭接梁和冠梁的外表壁均与滑套的内表壁相互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搭接梁和冠梁的内部靠近限位插柱的一侧均开设有多组呈水平分布的限位插孔,且限位插孔和限位插柱呈过渡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三角式支护结构,在冠梁和护板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斜梁,使得冠梁和护板整体形成了稳定性的三角支撑结构,这种结构有效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改善冠梁或腰梁的受力状况;相同支撑间距的条件下可控制更小的支护结构位移,对于相同的支护结构位移,可适当增大支撑间距,节约了工程造价;三脚式支护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抗剪性比单脚式支护结构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6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保温杯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