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14590.3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3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梁乃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B7/06;H01B7/18;H01B7/295;B60L53/18;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桩线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包括螺旋线束,所述螺旋线束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端头固定连接有充电握把,所述充电握把的端头嵌入安装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端头的内部设有插孔,且插孔内的边缘处设有导电柱,所述螺旋线束包括外表面的橡胶套。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线束,使得整个线束可以拉伸到较长的距离,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不用停在充电桩很近的距离即可进行充电,降低了驾驶人员在充电时的难度,提高了线束的实用性,在线束的两端皆设置了充电插头,使得线束在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拆卸下来进行储存,进而避免充电线束长时间裸露在户外发生损坏,进而增加了线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今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中,充电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通常通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上一般都会配置有充电线束。
现有的充电桩线束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充电桩线束一般都是采用笔直的线束,线束在收起来时需要一圈一圈的卷收起来,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且在使用过程能够拉伸的距离有限,从而需要驾驶人将汽车停在充电桩较近的地方,对驾驶人员的要求较高,实用性较差;
2、现有的充电桩线束一般都是一端与充电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悬挂放置在充电桩的充电插头放置区域,无法将充电桩拆卸下来保存,长时间在裸露在户外容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包括螺旋线束,所述螺旋线束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端头固定连接有充电握把,所述充电握把的端头嵌入安装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端头的内部设有插孔,且插孔内的边缘处设有导电柱,所述螺旋线束包括外表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六组线缆。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包裹有外耐磨套,且橡胶套的内侧设有内阻燃层。
优选的,所述线缆之间的橡胶套内填充有抗压填充塑胶,且抗压填充塑胶的中央位置处设有抗拉加强芯,抗拉加强芯的外表面套有抗压套。
优选的,所述线缆的内壁设有绝缘套,且绝缘套的内部包裹有导电铜线。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端头设有插入到充电握把内的导线连接座,且导线连接座与线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握把的内部设有布线槽,且布线槽的内部通过线路分隔盘固定安装有连接线,连接线将导线连接座以及充电插头进行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采用螺旋线束,使得整个线束可以拉伸到较长的距离,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不用停在充电桩很近的距离即可进行充电,降低了驾驶人员在充电时的难度,提高了线束的实用性。
2、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束在线束的两端皆设置了充电插头,使得线束在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拆卸下来进行储存,进而避免充电线束长时间裸露在户外发生损坏,进而增加了线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头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4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结构的镍片电池
- 下一篇:快拆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