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9722.3 | 申请日: | 201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5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勇;李亚英;曾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检查 用脚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二床体的顶端表面分别开设有腿部放置槽和凹槽,并且凹槽一侧的第二床体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定位块,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凹槽一侧槽壁处的第二床体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并且凹槽另一侧槽壁处的第二床体上贯穿有固定柱,所述旋转板的顶端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有滑动槽。该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通过2根固定板可以分别将儿童的膝盖处和脚踝处压住,这样配合腿部放置槽能够将儿童的腿部和脚部完全固定住,避免儿童脚部移动,影响检查结果,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儿童进行CT检查时,由于儿童会对CT检查设备有着莫名的恐惧,检查的过程中腿脚容易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检查时间,影响检测结果,现有的解决方式均是在CT检查床上加装脚部固定板,可以对儿童的脚部进行固定,但儿童的膝盖部分为进行固定,儿童整个腿部还是能够活动,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容易挣脱脚部固定装置,固定效果较差,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容易挣脱脚部固定装置,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二床体的顶端表面分别开设有腿部放置槽和凹槽,并且凹槽一侧的第二床体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定位块,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凹槽一侧槽壁处的第二床体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并且凹槽另一侧槽壁处的第二床体上贯穿有固定柱,所述旋转板的顶端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有滑动槽,且旋转板的顶端表面垂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有与滑动槽相适配的T形滑动轨,且滑动轨位于滑动槽内,所述固定柱与第二床体为螺纹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床体呈倾斜状,且第二床体顶端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优选的,所述腿部放置槽和凹槽个数均为2个,且腿部放置槽的断面呈圆弧状结构,并且腿部放置槽的长度为60cm。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旋转板的宽度,且旋转板面向固定柱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床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呈等间距分布,且相邻2个定位块之间的间距与固定板的宽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CT检查用脚部固定装置由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组成,且第二床体上开设有放置腿部的腿部放置槽,儿童在进行CT检查时,可以将腿部放置于槽内,这样儿童的腿部只能竖直向上弯曲,不会水平的晃动,从而限定了儿童腿部的移动空间;
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2根固定板将儿童腿部压住,2根固定板可以分别将儿童的膝盖处和脚踝处压住,这样配合腿部放置槽能够将儿童的腿部和脚部完全固定住,避免儿童脚部移动,影响检查结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床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板和固定板侧视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腿部放置槽,4、凹槽,5、旋转板,6、铰接轴,7、固定板,8、定位块,9、滑动轨,10、滑动槽,11、固定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未经贵州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9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