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08492.9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高远;王志宏;林绍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H01R13/73;F02B39/00;F02B39/10;H02K5/04;H02K3/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 地址: | 31503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增压 接线 | ||
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包括电机壳体和限位设于该电机壳体上的支撑体,其中,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中设有绝缘体,所述支撑体设于该绝缘体的上方;所述支撑体上设有螺帽安装孔,该螺帽安装孔中设有螺帽,且该螺帽的底部插入到绝缘体中;所述螺帽的上方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与螺帽孔对应的通孔,且该垫片的边沿插于支撑体上的插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结构简单,锁定能力强,可以减小接线座的体积,优化电机出线口的布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增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汽车的油耗,提升汽车的动力性,通常采用蜗轮增压器来提升发动机的动力,但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涡轮增压器介入前,发动机在低转速工作时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较差。如,传统的小排量发动机通过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达到大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的动力性,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发动机燃烧后的排气能量做功来推动涡轮高速旋转从而压缩新鲜空气,以实现增大进气量,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然而发动机在低转速小负荷工况时,由于排气能量无法推动涡轮增压器做功,随着发动机转速负荷增加,涡轮增压器逐渐开始工作,该现象即为涡轮增压器迟滞。当涡轮增压器未开始工作时该发动机仅相当于小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动力性较差,尤其表现为车辆启动性能差,低端扭矩不足。
因此,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发动机在较低转速时的动力,一般采用涡轮增压器与电动增压器的双增压系统。汽车用的电动增压器是一种能够改善汽车发动机点火及燃烧状况的电子匹配产品,尤其是能够提高瞬间爆发力,稳定发动机的转速,并且还具有节油,保护蓄电池,减少尾气排放等显著特点。电动增压器补偿汽车启动或加速阶段进气量,避免传统涡轮增压器涡轮迟滞,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叶轮电机的扭矩和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达到效率最优的目的。
在电动增压器的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接入导电线,需要使用到接线座,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接线座固定方式均为使用螺栓固定在电动增压器的电机壳体上,固定孔的存在需要占据电机出线口的一部分空间,使得壳体结构设计变得复杂。因此,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对电机壳体上的接线座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结构简单,锁定能力强,可以减小接线座的体积,优化电机出线口的布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电动增压器的自锁式接线座,包括电机壳体和限位设于该电机壳体上的支撑体,其中,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中设有绝缘体,所述支撑体设于该绝缘体的上方;所述支撑体上设有螺帽安装孔,该螺帽安装孔中设有螺帽,且该螺帽的底部插入到绝缘体中;所述螺帽的上方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与螺帽孔对应的通孔,且该垫片的边沿插于支撑体上的插槽中。
本申请中的自锁式接线座结构新颖,装配简单,使用时,先将绝缘体卡入到电机壳体上的凹槽中,卡入后绝缘体与电机壳体的底面齐平。接着将支撑体放置在电机壳体中,使支撑体上的通孔与绝缘体上的孔对齐。然后将螺帽插入到支撑体上的螺帽安装孔中,并一直插入到绝缘体中,并将垫片设置在支撑体上,这样既可。装配时,将电机定子线包引出线的接线端子以及控制器的接线端子放在垫片上,用螺栓固定,此时螺栓既固定并连接了控制器与电机,也完成了支撑体在电机壳体上的固定。本申请中的结构使电机线束引出端空间可以变得更为简单明了,可以轻松布置温度传感器、旋转变压器、转速传感器等其他线束。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壳体设有用于卡住所述支撑体的限位凸块与限位台阶。用于对支撑体进行限位,防止其随意移动。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六边形凹槽或连接在一起的六边形凹槽,所述绝缘体为六棱柱形状,且绝缘体上设有供螺帽插入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8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