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2410.X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0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邱学奎;李鸿瑞;贺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原位杂交 定位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原位杂交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盖玻片定位区,所述盖玻片定位区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布置;沿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盖玻片定位区相对应的载玻片定位区。该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能够规范操作流程,精确定位杂交区域,有效匹配全自动设备扫描拍摄区域设定和人工阅片杂交区域定位;减少操作过程中加盖盖玻片难度,有效避免气泡产生;有效避免操作中标记杂交区标记丢失造成的杂交区域无法确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原位杂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
背景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
荧光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目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由于实验仪器的原因导致阅片区域与杂交区域吻合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申请提出一种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以解决现有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存在的阅片区域与杂交区域吻合度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盖玻片定位区,所述盖玻片定位区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布置;沿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延伸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盖玻片定位区相对应的载玻片定位区。
其中,任一所述盖玻片定位区均设置有多个定位支架,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定位支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盖玻片的宽度或者长度。
其中,所述定位支架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
其中,所述定位支架采用弹性塑料或金属材料制备。
其中,任一所述定位支架均与所述本体的侧壁一体设置。
其中,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所述本体采用玻璃材料制备。
其中,所述本体的长度为95mm,宽度为40mm,厚度为3.0~3.6mm。
其中,相邻的两个盖玻片定位区之间的间距为3mm~8mm。
其中,任一所述盖玻片定位区的长度为25.5mm,宽度为25.5mm,厚度为3.0~3.6mm。
其中,所述载玻片定位区的长度为76mm,宽度为26mm,厚度为1.0~1.1mm。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2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芨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室内装修用物料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