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醚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0034.0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5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钱奕;陈元武;周鹏;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宋震 |
地址: | 272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醚化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醚化反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部反应器,底部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上部反应器,上部反应器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装置,上部反应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底部反应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上部反应器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右侧连通有加注口,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本。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械密封用于防止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化学原料经连接杆和上部反应器的连接处外泄,从而造成浪费及污染,通过设置螺旋降温管用于将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实现降温,同时解决了反应温度过高导致的反应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醚化反应技术领域,具体为醚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异戊烯醚化产物是一种含氧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不仅原料来源经济、方便,而且使汽油中的烯烃转变成了高辛烷值的含氧化合物,大大改善了汽油的燃烧质量,其性能更接近于汽油,对炼油行业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现行的异戊烯醚化反应所使用的醚化反应器,一般为壳体内直接堆入醚化反应催化剂,醚化物料经过混合后,一次通过醚化反应器,由于醚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在反应器内积聚,对于放热效应大的醚化反应,反应温度升高明显,高于最佳反应温度,导致醚化反应转化率降低或催化剂活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醚化反应装置,具备能够控制反应温度的优点,解决了反应温度过高导致的反应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部反应器,所述底部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上部反应器,所述上部反应器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装置,所述上部反应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底部反应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上部反应器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右侧连通有加注口,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底部反应器的顶部与上部反应器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唇,所述连接唇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丝,通过螺丝和连接唇之间的配合方便将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固定的同时方便拆解,从而清理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污渍。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水泵的两侧连通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两侧分别与底部反应器的右侧和水箱的左侧连通,通过供水管与水泵用于将水箱内部水送至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的内部对其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有加水口,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制冷板,通过设置水泵用于将外部的水送至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的内部用于对其进行降温,通过设置加水口用于对水箱内部进行补水,通过设置制冷板用于将循环回来的水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上部反应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密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经机械密封贯穿上部反应器的顶部并延伸至底部反应器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所述底部反应器与上部反应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降温管,所述螺旋降温管的输入端与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降温管的输出端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右侧与水箱的顶部连接,通过设置机械密封用于防止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化学原料经连接杆和上部反应器的连接处外泄,从而造成浪费及污染,通过设置螺旋降温管用于将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实现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醚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安装座、凹槽、密封垫、螺纹、固定件、安装杆和放置孔,所述上部反应器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凹槽与固定件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所述固定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贯穿上部反应器的顶部并延伸至底部反应器的内部,所述安装杆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放置孔,通过设置密封垫用于防止底部反应器和上部反应器内部的化学原料经凹槽外泄,通过设置放置孔用于放置催化剂,从而加速化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0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导入导出仪
- 下一篇:一种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