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98625.9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兴华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巫琴珠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加固 改造 承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用于解决目前使用的梁体的加固方式改造成本大,且不便与施工的问题。该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包括钢结构和设置在钢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混凝土,钢结构包括多个竖直间隔设置的加固圈和加固杆,多个加固圈通过与加固圈垂直设置的加固杆固定;加固圈包括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上设有加固钢圈,加固钢圈的圆心设置在钢筋骨架的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建筑空间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需要对某些柱体抽除,以满足使用空间的需求。但在进行抽柱改造时,建筑结构体系的平衡状态会遭到破坏。一、支撑在柱体上的梁体失去柱体支撑后跨径增长,结构受力出现新的变化,使得梁体挠度、裂缝、承载力等不满足设计要求;二、柱体抽除后会导致某些相邻承重构件产生不同程度的荷载增加,从而使得这些承重构件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对于梁体的加固改造方式一般采用双梁托换,即在框架柱两侧各设一根钢筋混凝土梁,但增设的粱会额外带来施工量,使得改造成本大;或者通过加大梁体截面,但这种改造方式需要重新设定梁体的建造方案,给生产施工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以解决目前使用的梁体的加固方式改造成本大,且不便与施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包括钢结构和设置在钢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混凝土,钢结构包括多个竖直间隔设置的加固圈和加固杆,多个加固圈通过与加固圈垂直设置的加固杆固定;加固圈包括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上设有加固钢圈,加固钢圈的圆心设置在钢筋骨架的中心。
优选的,钢筋骨架为米字型结构。
优选的,加固钢圈数量为三个,三个加固钢圈尺寸依次递增,且三个加固钢圈同心设置。
优选的,加固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数量均为四个。
优选的,外杆均布在最外侧加固钢圈周向,内杆均布在中间的加固钢圈周向。
优选的,位于钢结构中段部分的加固圈之间间隔小于钢结构两端加固圈之间间隔。
优选的,钢结构中段部分的加固圈上最外侧加固钢圈周向设有加强杆。
优选的,所述加强杆数量为四个,四个加强杆均布在最外侧加固钢圈的周向。
优选的,加强杆与外杆间隔地设置在最外侧加固钢圈的周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通过采用高强度的加固圈和加固杆,使得承重梁强度变大;承重梁在自重和提供支撑力的情况下中段受力最大,即最容易出现裂纹或损坏,故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结构中间的部分采用中段部分的加固圈之间间隔小于两端加固圈之间间隔,以及钢结构中段部分的加固钢圈周向设有加强杆的方式加强,可在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中段的结构强度,使得该承重梁可足使用要求,避免了增设钢筋混凝土粱会额外带来施工量,使得改造成本大,以及加大承重梁截面给生产施工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的加固改造承重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钢结构,2-混凝土,3-加固圈,4-加固杆,5-钢筋骨架,6-加固钢圈,7-内杆,8-外杆,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兴华,未经邱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98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模拟PMU数据生成与发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菜籽油压榨控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