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倒翁式防挂底集束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96485.1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0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汪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有新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A01K93/02;A01K95/00;A01K83/00;A01K91/06 |
代理公司: | 阜阳翰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233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倒翁 式防挂底 集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倒翁式防挂底集束钩,包括暗漂体,在暗漂体的一侧设有一组穿线孔,在每个穿线孔内均设有一个钓线,每个钓线上均连接一个鱼钩,所有钓线均连接八字快速转环,八字快速转环连接主线,在主线上连接信号漂,在暗漂体内固定连接配重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集束钩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集束钩缠线、鱼钩挂底和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鱼钩的利用率,在暗漂体内下方设置配重块,使得暗漂体的重力大于浮力,进而是鱼钩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有效的解决了集束钩移位情况的发生;鱼钩直接钩在暗漂体上,不会出现乱钩乱挂的现象,存放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倒翁式防挂底集束钩。
背景技术
鱼钩是垂钓时用于悬挂钓饵以吸引鱼类上钩的工具,集束钩是由多只鱼钩组合而成的集团钩,少则三五只,多则十数只。现有的集束钩在使用时,在垂钓容易挂底,利用率较低,鱼咬钩时的灵敏度较低。由于鱼钩都是爆炸式散放的,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缠线的现象,且在平时存放时,容易乱挂乱钩,容易出现钩伤手的情况,存放不方便。且现有的集束钩经常会由于水流而移位,使得鱼的咬钩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倒翁式防挂底集束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倒翁式防挂底集束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暗漂体,在暗漂体的一侧设有一组穿线孔,在每个穿线孔内均设有一个钓线,每个钓线上均连接一个鱼钩,所有钓线均连接八字快速转环,八字快速转环连接主线,在主线上连接信号漂,在暗漂体内固定连接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暗漂体为圆柱形结构,在暗漂体的一侧内部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所述配重块,在暗漂体的外侧设有装有鱼饵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环形槽。
优选地,在所述暗漂体内的上侧设有接线孔,所述八字快速转环连接固定线, 固定线固定所述配重块,固定线设置在接线孔内。
优选地,所述暗漂体外侧的所有所述钓线集中打一个八字结。
优选地,在集束钩竖直放置时,所述鱼钩的最低面高于所述暗漂体的最低面为H,H为1-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集束钩的钓线分别穿过暗漂体上对应的穿线孔,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集束钩缠线的问题;
2、通过调节钓线的长度使得鱼钩高于暗漂体的底部,有效的解决了鱼钩挂底的技术问题,有效的提高了鱼钩的利用率;
3、每个钓线的拉力直接作用于水面上的信号漂,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集束钩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
4、在暗漂体内的下侧设置配重块,呈不倒翁立式状态,且暗漂体的重力大于浮力,进而是鱼钩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有效的解决了集束钩移位及有效率低等问题;
5、本装置在存放时,鱼钩直接钩在暗漂体上,不会出现乱钩乱挂的现象,存放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有新,未经汪有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96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分级破碎功能的破碎机
- 下一篇:一种水泥窑燃烧废气的无害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