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96373.6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7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本丽;何吉祥;黄龙;陈静;张烨;宋光同;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04 | 分类号: | A01D45/04;B60B1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梁维尼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养殖 减少 甲鱼 机械 损伤 收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包括安装在收割机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毂、第二轮毂以及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均安装在收割机的轮轴上,第二轮毂外侧安装轮胎,其中第一轮毂上周向开设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板转动,改变调节板外端距离第一轮毂的回转中心的距离,所述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的内侧分别周向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端均固定在一块中间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与现有的收割机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时减少对甲鱼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迅速,稻鳖共作是其中重要的模式之一。鳖,俗称甲鱼,是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水域,同时有晒背习性,可利用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还可通过晒背促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稻田为鳖的生长和栖息提供了良好场所,鳖活动、摄食和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同时鳖又可培肥疏松土壤、防控杂草和捕捉害虫等,促进水稻生长。但是因为鳖的两栖习性,加上稻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种养期间鳖会广泛活动于稻田,在水稻收割期,虽然经过排干田间水和晒田,大部分鳖会集中到田边的暂养池,但仍有少部分甲鱼会在田间表面或者表层土壤下。水稻收割时,收割机行走齿轮容易对甲鱼造成损伤,为此设计一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养殖用减少甲鱼机械损伤的收割装置,包括安装在收割机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毂、第二轮毂以及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均安装在收割机的轮轴上,第二轮毂外侧安装轮胎,其中第一轮毂上周向开设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板转动,改变调节板外端距离第一轮毂的回转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的内侧分别周向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端均固定在一块中间板上,中间板的中部开设与收割机的轮轴配合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和调节板数量对应的若干调节推杆,所述调节推杆的壳体一端旋转安装在第一轮毂的内侧,调节推杆的伸缩杆末端与调节板的内端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轮毂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轮毂。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旋转板、连接杆、齿板以及齿轮,其中,连接所述调节板的销轴外端贯穿第一轮毂、并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板固定在第一轮毂外侧、并与第一轮毂同轴设置,齿板与每个齿轮啮合,所述齿板的内侧周向分布连接杆,所述旋转板转动安装在中间板的外侧面,调节电机固定在中间板上,且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板驱动连接,其中,调节电机工作驱动旋转板转动,带动齿板驱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设有齿板的第一轮毂侧面安装有护罩,所述齿轮、齿板均设于护罩内,齿板滑动连接于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能够装在现有的水稻收割机上使用,利用调节机构驱动调节板转动,改变调节板外端距离第一轮毂的回转中心的距离,使得调节板外端距离第一轮毂回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轮胎的之间,从而使得收割机在稻田中行走进行收割时,能够使得轮胎的与土壤接触,利用轮胎和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收割机行进,使得收割机在行走时不会对甲鱼造成损伤,当轮胎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使得收割机正常行走工作时,利用调节机构工作推动旋转板转动,使得旋转板的外端距离第一第一轮毂的回转中心的距离大于轮胎的直径,增大摩擦力,便于收割机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96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