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95932.1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图灵塑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4;B29C45/83;B29L3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动模板、斜顶杆、顶针板和万向滑座,其特点是:斜顶杆的外壁设置两个同心的导套,两导套之间由隔套相间隔;万向滑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活动设置有安装件,斜顶杆安装在安装件上,安装槽内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弧形定位槽,弧形定位槽内设有开口型自润滑轴套,开口型自润滑轴套中设有滑轴,滑轴上设置有定位孔,安装件上设有置于定位孔内且能活动的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在斜顶杆的外壁设置两个同心的导套,维修、更换方便,两个导套之间由隔套隔离,使斜顶杆的同心度更高;由于开口型自润滑轴套的自润滑型,能极大的降低滑轴和开口型自润滑轴套的磨损,避免万向滑座卡死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注塑模具生产塑料产品,例如汽车内饰件等,产品的背面一般都有装配固定板和定位卡扣等,与产品本体之间构成倒扣,因此,在模具设计时,该部位倒扣一般采用斜顶机构进行脱模。在传统模具加工过程中,斜顶机构的斜顶杆一般直接穿过动模板连接斜顶滑块,或者在斜顶杆与动模板之间安装一个铜套,减少摩擦,其缺点是:一、斜顶杆精度差,同心度低,特别是相对较大的斜顶块,在斜顶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损伤产品;二、标准化要求低,铜套规格不一,有些还是自己加工,维修、更换不便。
目前,斜顶杆的固定在万向滑座的安装件上,安装件上连接在滑片上,滑片与万向滑座滑动连接,由于滑片与万向滑座接触面积小,受力大,从而产生滑片或万向滑座磨损进而造成卡死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动模板、斜顶杆、动模板下的顶针板和安装在顶针板上的万向滑座,所述动模板开设有可供所述斜顶杆前部伸入的内孔,所述斜顶杆的尾部设置于所述注塑模具的万向滑座上;所述斜顶杆的外壁设置两个同心的导套,两导套之间由隔套相间隔;所述万向滑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设置有安装件,所述斜顶杆安装在安装件上,所述安装槽内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弧形定位槽,所述弧形定位槽内设有开口型自润滑轴套,所述开口型自润滑轴套中设有滑轴,所述滑轴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置于定位孔内且能活动的定位凸起。
所述的两个同心导套由卡簧相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斜顶杆的外壁设置两个同心的导套,即在斜顶杆与动模板之间设置两个同心导套,导套采用标准化设计要求,市场上有标准件售卖,维修、更换方便,两个导套之间由隔套隔离,使斜顶杆的同心度更高,斜顶精度更好,提高产品质量;斜顶杆在运动过程中,滑轴在开口型自润滑轴套来回互动,由于开口型自润滑轴套的自润滑型,能极大的降低滑轴和开口型自润滑轴套的磨损,避免万向滑座卡死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万向滑座的剖视图(主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万向滑座的剖视图(左视)。
图4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动模板1、斜顶杆2、动模板1下的顶针板3和安装在顶针板3上的万向滑座4,所述动模板1开设有可供所述斜顶杆2前部伸入的内孔,所述斜顶杆2的尾部设置于所述注塑模具的万向滑座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图灵塑模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图灵塑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95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