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燃油脱水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87077.X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6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子高;吴浩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子高;吴浩赟 |
| 主分类号: | C10G33/06 | 分类号: | C10G3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2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燃油 脱水 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效的燃油脱水设备。将PP、PE、PVDF、PTFE等膜材料用于燃油脱水。选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成的管式膜,其均匀的小孔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过滤精度,同时增大燃油在膜表面的流动速度;膜元件主要采用焊接方式封装,确保使用的稳定性。含水燃油由进口经中心管进入多孔板与封头形成的腔体,折流向下进入管式膜内腔,燃油迅速润湿膜材料,在压力作用下渗透到膜壁外排出;而管式膜内腔的水粒子被燃油润湿的膜阻挡并被冲离膜表面。随着含水燃油的迅速浓缩,管式膜内腔的水粒子会聚集、聚并成水珠,在经过聚结网时,较大的水珠被截留,在重力作用下由溢流孔落入排水区域,通过排水口体系,而未被截留的水珠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油水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燃油脱水设备。
背景技术
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油在开采、加工、生产、运输环节中带入水分,会产生设备腐蚀,供油系统管道堵塞或发动机突然熄火等危害。油品的脱水效果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水分在燃油中的形态可分为溶解水、乳状水及沉降水。目前,燃油脱水主要是对乳状水、沉降水的脱除,精度较低。近些年来,膜技术在油水分离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滤膜易被堵塞,膜自身强度小,连续操作稳定性差,膜元件需要经常更换与清洗,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耐用的膜分离设备。
发明内容
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膜对燃油进行脱水,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膜,燃油会迅速在膜表面铺展、润湿、进而穿透膜壁渗出,而水分则对燃油以及高分子膜不润湿,直径大于膜孔径的水粒子被阻挡在膜外,从而达到脱水目的。
燃油脱水的精度取决于膜孔的大小以及孔径分布,表面孔径越小并且孔径分布越窄的膜脱水效率越高,对于PP、PE、PVDF等膜材料,宜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实验发现,水粒子在膜表面的聚集对稳定操作是不利的,会对膜产生污堵,需要迅速将其转移、去除。因此采取错流操作方式将截留的水粒子迅速冲离膜表面;增大膜内径,选用管式膜,从而提高燃油在膜内的流动速度;对浓度逐渐增大的水粒子进行聚结、去除,维持过膜燃油含油水量的稳定;膜元件本身需要较高的机械强度,但是膜材料的表面能低,利用封灌胶粘结的方法不适用,需采用焊接方式封装膜元件。
燃油脱水器由滤芯、定位块、聚结网、筒体、底盖、快装法兰构成。脱水器的核心部件滤芯由滤芯封头、上端多孔板、中心管、有机管式膜、筒状支撑网、下端多孔板构成。滤芯封头与多孔板的外圆相连,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热熔焊接;多孔板的中心孔、非中心孔分别与中心管、有机管式膜热熔焊接;多孔板的非中心孔与有机管式膜的另一端热熔焊接,而其中心孔被中心管穿过且相接触部分为热熔连接;为保证两个多孔板之间的距离稳定,多孔板与多孔板之间连接有筒状支撑网;多孔板的外圆上、下端分别与筒体下端口、底盖的上端口连接并通过O圈密封,分别形成滤液腔、原液腔;在原液腔内斜向设置带有溢流孔的聚结网;中心管与燃油进口相连通,并通过O型圈的密封与原液腔分隔开;备用口、滤液排出口与滤液腔相连通;排水口、燃油出口与原液腔连通。
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一种高效的燃油脱水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燃油脱水器示意图。
图2为含水燃油净化流程。
附图标记
1-滤芯 2-滤芯封头 3-上端多孔板 4-净化器筒体 5-中心管 6-有机管式膜 7-滤液排出口 8-下端多孔板 9-底盖 10-排水口 11-燃油进口 12,16-O型圈 13-燃油出口14-聚结网 15-快装法兰 17筒状支撑网 18-定位块 19-备用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子高;吴浩赟,未经孙子高;吴浩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7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