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捞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6178.5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0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润泽;赵起;翟湛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润泽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朱培杰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捞筒。主要解决现有的井下电缆、钢丝绳等绳类落物打捞难以一次性打捞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内部连接有内筒(4),外部连接有外筒(3),所述内筒(4)外表面固定有内筒打捞钩(7),且内筒(4)侧壁底部开有向上倾斜的冲砂孔(8),所述外筒(3)内表面固定有外筒打捞钩(6),且外筒(3)侧壁底部沿竖直方向开有若干个长槽(5)。该打捞筒可实现绳类落物一次性打捞,打捞成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打捞井下钢丝绳及电缆的打捞筒。
背景技术
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抽油杆、胶筒、电缆、钢丝绳等落井,使井下情况更加复杂,需要将落物打捞出来。目前常用的打捞器大多为卡瓦式,通过筒体旋转将钢丝绳打捞出。但是当遇到井下出砂或绳类及小件落物缠成一团时,则需要多次打捞,打捞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井下电缆、钢丝绳等绳类落物打捞难以一次性打捞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捞筒,该打捞筒可实现绳类落物一次性打捞,打捞成功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捞筒,包括上接头,所述上接头内部连接有内筒,外部连接有外筒,所述内筒外表面固定有内筒打捞钩,且内筒侧壁底部开有向上倾斜的冲砂孔,所述外筒内表面固定有外筒打捞钩,且外筒侧壁底部沿竖直方向开有若干个长槽。
所述内筒底部设有尖角,所述长槽将外筒底部分为若干个分体,每个分体底部设有尖角。
所述内筒打捞钩和外筒打捞钩端部向上弯曲。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内筒及外筒底部设有尖角,使其更易插入绳类落物的间隙内,结合向上弯曲的打捞钩,使得打捞电缆、钢丝绳等绳类落物成功率更高;内筒底部及侧壁上的冲砂孔,可以完成冲砂功能,实现一次下井可实现冲砂、打捞,提高了打捞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上接头,2-过流孔,3-外筒,4-内筒,5-长槽,6-外筒打捞钩,7-内筒打捞钩,8-冲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所示,一种打捞筒,包括上接头1,所述上接头1内部连接有内筒4,内筒4螺纹连接在上接头1上后再焊接。上接头1底部内侧为锥面,锥面上部为与内筒4相连的平面,平面上开有若干个过流孔2。所述内筒4为圆筒状,底部一侧加工有尖角,内筒4外表面的中下部固定有内筒打捞钩7,内筒打捞钩7径向为三列,轴向间相互错开。内筒4侧壁底部开有冲砂孔8,冲砂孔8圆周方向均布三个,外部向下倾斜,且与内筒打捞钩7间隔布置。所述上接头1外部连接有外筒3,所述外筒3内表面固定有外筒打捞钩6,且外筒3侧壁底部沿竖直方向开有若干个长槽5。所述长槽5可以为6个,将外筒3底部分为6个分体,每个分体上均固定有外筒打捞钩,且每个分体的底部均设有尖角。每一列外筒打捞钩6均与内筒打捞钩7相互错开,同时内筒打捞钩7和外筒打捞钩6的尖端均向上弯曲。
在打捞井下落物尤其是绳类落物时,将上接头1与管柱连接,下放管柱,然后开泵循环,循环液经过内筒4内腔底部及冲砂孔8冲击落物周围泥砂,继续下放管柱加压,内筒4和外筒3下端的尖角可以插入落物间隙内,转动管柱,则落物被内筒打捞钩7和外筒打捞钩6钩住,上提管柱即可将落物打捞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润泽,未经赵润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6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