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压热水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5821.2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冰;闫天玥;徐光华;刘仰青;欧阳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任军培 |
地址: | 332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循环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压热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带压热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罐体,隔板,隔板设置在罐体内,且其将罐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出口,设置在罐体上,靠近下腔体的底部,下腔体进口,设置在罐体上,靠近下腔体的顶部,上腔体进口,设置在罐体上,位于上腔体的顶部,上腔体出口,设置在罐体上,靠近上腔体的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化工生产中加热和降温的热水循环利用装置热能损耗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压热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压热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一些设备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供热才能够保证持续稳定的反应生产,并且还有一些的设备由于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进行降温,然而单独的对需要加热的部分进行供热升温并且对需要进行降温的部分进行降温,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现有的对于化工生产需要冷却部分和需要加热部分的装置大多都是分置的,能量损耗比较多,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压热水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水循环利用装置损耗热能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罐体,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其将所述罐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下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靠近所述下腔体的底部,
下腔体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靠近所述下腔体的顶部,
上腔体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位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
上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靠近所述上腔体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管道与所述下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通过管道与所述上腔体出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连通管,
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其一端靠近所述上腔体的顶部,另一端与所述下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扩散管,
所述扩散管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且其一端与所述上腔体进口连通,所述扩散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下腔体排干口,所述下腔体排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匀热装置,所述匀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一侧,且其与所述上腔体或所述下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匀热装置包括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和第三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均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均与所述上腔体连通或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均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之间,且其进口和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匀热装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匀热装置分别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循环管相对于所述第二循环管更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快速泄压口,
所述快速泄压口与所述下腔体的中部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5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均匀干燥装置
- 下一篇:肝胆胰腺引流装置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