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箱结构及应用其的音乐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9683.7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6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林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H04R1/02;H04R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箱 结构 应用 音乐 枕头 | ||
本实用性提供了一种音箱结构,其硅胶壳体内设有振动架及无鼓纸的喇叭本体,振动架设置在硅胶下壳内,振动架包括一环状托盘和设置在托盘外周边上的多个支脚,支脚一沿托盘水平方向由托盘外周边向夹持壁端面方向逐渐抬升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一朝托盘外侧方向水平延伸且设置在夹持壁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一竖直向下延伸在容胶槽内的第三连接板,喇叭本体设置在托盘上,托盘与硅胶下壳间隔设置,托盘可代替鼓纸作为喇叭本体的振动发声源,使得有效音波主要以垂直于托盘的方向进行传播,实现了音波的定向传输,有利于提高用户音乐体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音乐枕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箱结构及应用其的音乐枕头。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很多人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从而导致很多人难以入睡或者多梦的现象,很多人通常喜欢在小憩、睡觉前听上一段音乐以达到安然入睡的作用,从达到放松情绪,缓解压力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音乐枕头,这些音乐枕头就是将将控制盒、音箱与枕头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人们在睡觉前可以听一段音乐,以便达到安然入睡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音乐枕头中的音箱工作时,其他声波传递方向是向四周扩散的,用户在使用音乐枕时,用户身边的人也能够听到音乐枕头播放的音乐,这会对他人造成干扰,而且无法给用户带来体感振动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音箱结构及应用其的音乐枕头,该音响结构中的喇叭本体仅与环状托盘接触,而不与支脚及硅胶壳体接触,可以确保有效音波的主要传输方向是垂直于环状托盘的,并通过硅胶壳体给用户带来体感振动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箱结构,包括控制盒及若干个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包括一硅胶壳体,所述硅胶壳体内设有一振动架及一设置在所述振动架上的无鼓纸的喇叭本体,所述硅胶壳体包括一硅胶上壳及与所述硅胶上壳密封在一起的硅胶下壳,所述硅胶下壳与所述硅胶上壳相对的端面上设有一环状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将所述硅胶下壳的端面从外到里分别间隔设成一第一固定壁和一夹持壁,所述振动架设置在所述硅胶下壳内,所述振动架包括一环状托盘和设置在所述托盘外周边上的多个支脚,所述支脚包括一沿所述托盘水平方向由所述托盘外周边向所述夹持壁端面方向逐渐抬升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一朝所述托盘外侧方向水平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夹持壁的端面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夹持壁的端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配合的第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二连接板适配在第一定位缺口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一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容胶槽内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容胶槽邻近所述夹持壁外壁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适配的插接口,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插接口中,所述夹持壁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配合的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三连接板适配在所述第二定位缺口中,所述喇叭本体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托盘与所述硅胶下壳间隔设置,所述喇叭本体与所述硅胶下壳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上壳与所述硅胶下壳相对的底面设有一与所述容胶槽匹配的第二固定壁,所述第二固定壁适配在所述容胶槽内并与所述容胶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壁靠近所述硅胶上壳外壁的一侧设有一抵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端面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固定壁靠近所述硅胶上壳内壁的一侧设有一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的第二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支脚均位于所述托盘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音箱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本体的音圈靠近所述托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壁的外侧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端面平齐的第一外接线安装槽,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外侧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平齐的并与所述第一外接线安装槽对应配合的第二外接线安装槽,所述第一外接线安装槽和第二外接线安装槽扣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林,未经陈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9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