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标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9404.7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华;刘庆奎;姜斌;姜静波;倪佐涛;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00 | 分类号: | B63C7/00;B63C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潜标打捞装置,包括回收船只A、拖曳绳A、拖曳绳B、回收船只B及托底装置,托底装置位于回收船只A与回收船只B之间;托底装置包括托底重块A、托底缆、打捞钩及托底重块B,位于海底的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分别通过拖曳绳A、拖曳绳B与回收船只A、回收船只B上的铰车相连,托底重块A与托底重块B之间通过多根托底缆连接,相邻两托底缆之间通过打捞钩相连;回收船只A及回收船只B分别通过拖曳绳A、拖曳绳B拖曳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打捞钩通过托底缆由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拖动。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成本低,打捞回收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潜标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海洋剖面海流、水温和盐度等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等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重视。潜标系统在海上长期工作服役后,由于生物附着、渔网缠绕等外部原因或电量耗尽、信号接收无法等释放器自身原因,导致释放器脱钩失灵。但潜标观测数据珍贵和潜标自身设备昂贵,需要对释放器失灵的潜标予以打捞回收。目前,回收对释放器失灵潜标进行回收多是找潜水员下潜挂钩回收,专业重潜不但价格昂贵,风险也较大;另外,更深的海域,专业重型潜水员也无法下潜。若使用重作业型 ROV(遥控无人潜水器),重作业型ROV不但自身费用昂贵,还难于寻找,并且需要熟练的ROV操作手和专业科考母船支撑,费用昂贵,实现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人工打捞回收或采用ROV进行打捞回收而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标打捞装置。本实用新型基于小型渔船等船只为依托,配合托底装置,实现对水下释放器失灵的潜标的打捞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回收船只A、拖曳绳A、拖曳绳B、回收船只B 及托底装置,其中托底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船只A与回收船只B之间;所述托底装置包括托底重块A、托底缆、打捞钩及托底重块B,位于海底的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分别通过拖曳绳A、拖曳绳B与回收船只A、回收船只B上的铰车相连,该托底重块A与托底重块B之间通过多根托底缆连接,相邻两托底缆之间通过所述打捞钩相连;所述回收船只A及回收船只B分别通过拖曳绳A、拖曳绳B拖曳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所述打捞钩通过托底缆由托底重块A、托底重块B拖动。
其中:所述打捞钩包括打捞钩本体及防脱扣,该打捞钩本体顶部开设有进缆口,相邻两托底缆分别连接于所述进缆口的两侧;所述防脱扣的一端连接于进缆口的一侧,另一端与进缆口的另一侧抵接,该防脱扣包括扭簧、夹板及夹紧螺丝,所述进缆口一侧的打捞钩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夹板,两侧的夹板的一端通过穿设在打捞钩本体上的夹紧螺丝相连,两侧的夹板的另一端通过夹紧螺丝连接;在两侧夹板一端之间的夹紧螺丝上套设有所述扭簧,该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进缆口一侧的打捞钩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夹板连接;所述防脱扣下方的打捞钩本体上开设有容缆孔。
所述打捞钩本体为长方体,位于进缆口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与托底缆连接的绳眼;与所述防脱扣连接的一侧打捞钩本体上开设有防脱扣固定孔。
所述容缆孔在防脱扣向所述进缆口一侧转动后与进缆口相连通。
所述进缆口的宽度小于容缆孔的宽度。
所述回收船只A与回收船只B在回收潜标的过程中平行航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易于实现、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基于小型渔船等船只为依托,配合托底装置,以简约的方式实现了对水下释放器失灵的潜标的打捞回收,无需专业重潜装置或作业型ROV(遥控无人潜水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9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显影的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清废机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