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隧道用支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4954.X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4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豪暘;单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豪暘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隧道 支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隧道用支柱,涉及煤矿支柱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通过第一销柱与第一固定铰座连接,第一固定铰座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一端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固定铰座,第二固定铰座通过第二销柱与第二支柱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均包括有第一液压内柱、第一液压外筒、固定底座、转向轮、第二液压外筒和第二液压内柱,第一液压内柱的周侧面固定有第一液压外筒。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的顶端与煤矿隧道顶端的接触面积更大,支撑力更好,能够减少支柱使用的数量,且可通过调整两个支柱的高度差可调整支撑板的角度,能够适用于顶部具有一定角度的隧道,且能够更加方便的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支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矿隧道用支柱。
背景技术
在挖掘井工煤矿时为了避免在挖掘过程中矿井坍塌,会采用矿井支柱支撑矿井,防止其坍塌,现有煤矿隧道用支柱单一的由顶部对矿井进行支撑,接触面积小,受力集中,支柱容易断裂,且需要大量的支柱来支撑矿井,并且支柱不便于运输,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隧道用支柱,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隧道用支柱,包括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通过第一销柱与第一固定铰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铰座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固定铰座,所述第二固定铰座通过第二销柱与第二支柱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均包括有第一液压内柱、第一液压外筒、固定底座、转向轮、第二液压外筒和第二液压内柱,所述第一液压内柱的周侧面固定有第一液压外筒,所述第一液压外筒的底端焊接有固定底座,所述第一液压外筒内壁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液压外筒,所述第二液压外筒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液压内柱,所述第二液压内柱的底端焊接有转向轮。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轮包括有固定夹片和轮子,所述固定夹片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轮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铰座与第一液压内柱的外侧均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一销柱中端的内径与固定通孔的内径大小一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铰座和第二固定铰座底端的形状为半圆弧型。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液压内柱的顶端形状为“凸”字型,所述第一固定铰座的形状为“凹”字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底座与第一液压外筒的底端开设有凹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液压外筒和第二液压内柱控制转向轮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底端伸出,之后推动装置将装置提动至隧道内,之后通过控制第二液压外筒和第二液压内柱使得转向轮被收回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内部,进而使得固定底座接触地面,将装置固定,之后通过控制第一液压内柱上升,带动支撑板上升,当支撑板上升至隧道顶部时,支撑板与隧道顶部紧贴,增加装置与隧道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的支撑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支撑顶部具有一定坡度的隧道式,控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升至隧道顶部,在第一固定铰座和第二固定铰座的作用下可使得支撑板形成一定坡度对隧道进行支撑,更加适用于顶部具有坡度的隧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柱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豪暘,未经王豪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49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合一高能分子裂解器
- 下一篇:一种体育横叉柔韧分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