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半仿形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4409.0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9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鸿方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仇倩倩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半仿形顶出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注塑模具的半仿形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在模腔正下方的顶针座,顶针座内设有与模腔底部连通的滑槽,模腔底部的内侧被顶针座上端密封,模腔的底部外侧呈打通的通槽状且和滑槽连通;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针,顶针和滑槽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0.03m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解决注塑脱模时容易对成型品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注塑模具的半仿形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指将受热熔融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注塑模具内,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注塑模具一般包括公模和母模,公模上设有与所需成型品形状一致的模腔,母模则用于向公模上的模腔内注入熔融塑料,注塑完成后,需要将成型品从模腔内取出,称为脱模。
现有技术中较多形状复杂的部件加工时会采用注塑的方式,注塑的方式便于批量加工,例如电脑主机内使用的散热风扇就是通过注塑成型,如图1所示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形状,由于需要将多块一体设置的扇叶一并的加工出来,而风扇的扇叶通常较小且厚度较薄,在脱模时很容易由于力度不均对扇叶造成损坏,因此脱模需要非常小心,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注塑模具的半仿形顶出机构,以解决现有模具脱模容易对成型品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注塑模具的半仿形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在模腔正下方的顶针座,顶针座内设有与模腔底部连通的滑槽,模腔底部的内侧被顶针座上端密封,模腔的底部外侧呈打通的通槽状且和滑槽连通;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针,顶针和滑槽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0.03mm。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顶出机构将成型品顶出,方便快捷。相比直接使用杆状物和成型品点接触并将成型品顶出,本方案中的滑槽和模腔的连通部分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和占模腔横截面积的1/3-3/4,即顶针可以和成型品底部1/3-3/4的面积接触并将成型品顶出,进而扩大成型品的受力范围,避免顶出时力度过大损坏成型品,也避免成型品某处受力过大造成加工误差。且相比顶针形状和模腔形状完全一致,本方案中,顶针和模腔有部分重合,制作成本更低。
由于模腔和滑槽完全连通,顶针在模腔下端形成扇叶的底部,为避免熔融塑料流动到滑槽内,因此顶针和滑槽内壁之间的间距需要小于0.03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扇叶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局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腔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针座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针座的正视剖视图。
在图中:顶针座1、凹槽2、回位弹簧3、公模4、扇叶5、顶针6、顶针板7、底板8、导柱9、导套10、顶出孔11、模腔12、导向针13、滑槽14、回位杆15、油腔16、活塞17、连杆18、油道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鸿方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鸿方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4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片式冷干机
- 下一篇:单台吊车滑吊地下连续墙钢筋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