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手持式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0014.3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4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包永成;张华;张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手持 式扫码枪 视觉 转换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手持式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属于手持式扫码枪领域。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于手持式扫码抢上,包括壳体本体、反射镜面、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反射镜面与壳体本体的上端面之间呈45度角,可将镜面正下方的纸质报告上的二维码反射到扫码枪头屏上,达到即时扫描的效果。使用时,操作者仅需右拳心向上握住扫码枪头,左手将报告一张张替换,就可以快速地完成整个扫码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扫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扫码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手持式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
背景技术
伴随二维码的普及,扫码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扫码枪可将二维码包含的数据信息快速、便捷地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设备上。手持式扫码枪,因其突出的便利性,也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与各个工作领域中。
传统的手持式扫描枪,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对于层叠摞在桌面上的数以百计的大量纸质报告,必须将扫码端口向下垂直扫描,此时手的拳心向前,手腕处于向下弯折状态,长时间的操作会对手腕关节形成一定的疲劳与损伤,也增加了扫码的实际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手持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手持式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固定安装于手持式扫码抢上,包括壳体本体、反射镜面、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所述壳体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反观镜的空腔,所述壳体本体的截面为扇形,反射镜面内嵌于壳体本体内,反射镜面与壳体本体的上端面之间呈45度角,壳体本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紧箍带,两个弧形紧箍带的相邻端面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条,连接条的一端固定在壳体本体上端面上,另一端与弧形紧箍带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与扫码枪头连接箍紧后形成一个的整体,便于加工与量产。本实用新型中内嵌的斜45度角反射镜面,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将镜面正下方的纸质报告上的二维码反射到扫码枪头屏上,达到即时扫描的效果。使用时,操作者仅需右拳心向上握住扫码枪头,左手将报告一张张替换,就可以快速地完成整个扫码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螺栓固定,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其中,1、手持式扫码枪,2、反射镜面,3、壳体本体,4、连接条,5、弧形紧箍带,51、固定部,6、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适用于手持式扫码枪的视觉转换接头,固定安装于手持式扫码枪1上,包括壳体本体3、反射镜面2、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所述壳体本体3内设有用于容置反观镜的空腔,所述壳体本体3的截面为扇形,反射镜面2内嵌于壳体本体3内,反射镜面2与壳体本体3的上端面之间呈45度角,壳体本体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紧箍带5,两个弧形紧箍带5的相邻端面上设有固定部51,固定部51通过调节螺栓6固定连接。连接组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条4,连接条4的一端固定在壳体本体3上端面上,另一端与弧形紧箍带5固定连接。
壳体本体3使用金属外壳,通过弧形紧箍带5可与扫码枪头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工与量产。在装置主机的扇形外壳上方,可设置了小凹槽形开口,可通过弧形紧箍带5的进行快速的安装与卸除。通过调节螺栓6可以控制两个弧形紧箍带5之间的紧密度,从而控制本实用新型与手持式扫码枪1的安装稳定性。
使用时,使用时,操作者仅需右拳心向上握住扫码枪头,握住装了该装置的扫码枪体,左手将纸质报告边角处的二维码放于本装置正下方,右手操纵按钮开启扫码,由于壳体本体3内嵌的斜45度角反射镜面2,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将镜面正下方的纸质报告上的二维码反射到扫码枪头屏上,达到即时扫描的效果,完成后左手进行报告的纸张替换,如此反复即可完成大量的扫码工作,大大减少了扫码的实际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0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纺布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氧化氮供体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