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8715.3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宇琛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蔬菜 培养 容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及装置,尤指培养容器可轻易从培养装置上分离,连同培养容器内蔬菜一起带走的培养装置。该培养容器斜向卡定于培养装置上,包含一次性使用的一第一、第二杯体,该第一、第二杯体具有一第一、第二杯壁及一第一、第二杯底,该第二杯体设置于该第一杯体下方。其中该第一杯底具有植栽孔,供放置培养蔬菜的多孔载体。该第二杯壁具有排水孔,该排水孔插接一排水管,使得蔬菜能成长于该第一杯体。如此一次性的使用培养容器,可达到简化采收、降低容器清洁维护成本及确保蔬菜采收后营养不流失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及装置,尤指培养容器可轻易从培养装置上分离,连同培养容器内蔬菜一起带走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查现有水耕蔬菜培养容器,皆以双层结构为主。意即设有定植篮、培养液(水)容器,该培养液容器盛有培养液或水,该定植篮设于该培养液容器开口,且不接触培养液容器,蔬菜主要生长于定植篮中,其根部则往培养液容器的培养液中生长。参考M490733号中国台湾专利、M494483号中国台湾专利、M559582号中国台湾专利、M556475号中国台湾专利、M497915号中国台湾专利、M546087号中国台湾专利,此种结构制作繁琐,生产成本高,且须人工补充培养液。又,如果种植食用用途的蔬菜,采收时虽仅取下食用部位,但仍需处理根部,十分不便。此类结构以重复使用为主要设计概念,培养液或水属于不流动的死水,故必须经常清洗定植篮及培养液容器,以免细菌滋生,增加栽种成本。
又查现有水耕蔬菜培养容器架设方式多为平面方式栽种,如M546087号中国台湾专利水耕栽板即为可蓄水的浅型容器,为降低人工补水等相关栽种成本,必须占有一定地面面积,再以容器架分层置放。M571654号中国台湾专利,虽然以连通件将二盘水耕容器连通形成流路通道,简化补水程序,但仍然占有大量地面面积。I584724号中国台湾专利则以设有倾斜格板的蔬菜架,减少架体占地面积,并且以滴灌方式补充培养液,并回收培养液由供液装置再次滴灌,但此仍未能解决采收不便的问题,且容器及培养液流路清洗维护更是繁琐。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及人为因素,国人对于食物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提升,且随着国民所得提高,亦日渐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学习及心理卫生,因此无论是食用性或观赏型水耕蔬菜广受青睐,但是现有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及容器架,绝大多数以单纯进行农业生产为考虑,并不符合一般大众所需,意即:
1.简化采收方式。
2.降低容器清洁维护成本。
3.确保蔬菜采收后营养不流失。
4.最小占地面积并具有生态教育、环境装饰的功效。
要如何达到前列功效,克服现有水耕蔬菜容器的缺点,实为相关产业的人员需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为改进上述现有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便携式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及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水耕蔬菜培养容器,其供斜向安装于培养装置使用,并能够轻易与培养装置分离带走,该培养容器包含:
一第一杯体,其包含一第一杯壁及一第一杯底,该第一杯壁及该第一杯底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
该第一杯底靠近该第一杯壁边缘处,具有至少一植栽孔及至少一透水孔,该植栽孔供放置培养蔬菜的多孔载体,使蔬菜能够于该第一容置空间成长;
一第二杯体,其设置于该第一杯体下方,该第二杯体包含一第二杯壁及一第二杯底,该第一杯壁短于该第二杯壁,使该第二杯壁、该第一杯底及该第二杯底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供蔬菜的根部成长;
该第二杯底靠近该第二杯壁边缘处,具有一排水孔;
一孔塞,其组设于该排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宇琛,未经王宇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8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生产路-水渠一体化设施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