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管道回收机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8404.7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9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弓海霞;曾锐;王立权;李文君;徐敏;王路遥;游小峰;张恩华;王克林;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6 | 分类号: | F16L1/16;F16L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潇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管道 回收 机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底管道回收机具,涉及海底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回收组件,回收组件包括机架、大臂装置、小臂装置和防滑装置,机架包括框架和两个滑道,大臂装置包括大臂驱动部件、大臂滑动组件、两个大臂连接杆和两个大臂支架,各大臂连接杆下端铰接有一个大臂支架,大臂支架一端铰接于框架底部内侧面上,大臂支架另一端用于连接小臂装置,小臂装置包括小臂驱动部件、小臂滑动组件、四个小臂连接杆和四个小臂支架,各小臂连接杆的端部铰接有一个小臂支架,各大臂支架上铰接有两个小臂支架,各小臂支架远离大臂支架的一端铰接有一个防滑装置。该装置便于拆卸安装及维护保养,为水下管道的施工及后期的维修等作业任务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底管道回收机具。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不断进展,油气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对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因此,进行水下油气的开采也成为我国海洋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开采技术亦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海底管道也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浸泡在水下的海底管道也需要维修与更换,这就需要各种水下管道作业设备帮助我们完成特定的任务,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于回收海底管道的机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底管道回收机具,便于拆卸安装及维护保养,为水下管道的施工及后期的维修等作业任务提供了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底管道回收机具,包括多个回收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回收组件铰接,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机架、大臂装置、小臂装置和防滑装置,所述机架包括框架和两个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两个内侧面上;所述大臂装置包括大臂驱动部件、大臂滑动组件、两个大臂连接杆和两个大臂支架,所述大臂驱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顶部内侧面上,所述大臂驱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大臂滑动组件,所述大臂滑动组件一侧滑动套设于一个所述滑道上,所述大臂滑动组件另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各铰接有一个所述大臂连接杆,各所述大臂连接杆下端铰接有一个所述大臂支架,两个所述大臂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大臂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底部内侧面上,所述大臂支架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小臂装置;所述小臂装置包括小臂驱动部件、小臂滑动组件、四个小臂连接杆和四个小臂支架,所述小臂驱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顶部内侧面上,所述小臂驱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小臂滑动组件,所述小臂滑动组件一侧滑动套设于另一个所述滑道上,所述小臂滑动组件另一侧铰接有四个所述小臂连接杆,各所述小臂连接杆的端部铰接有一个所述小臂支架,各所述大臂支架上铰接有两个所述小臂支架,各所述小臂支架远离所述大臂支架的一端铰接有一个所述防滑装置。
优选地,所述框架顶部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机架连接座,所述框架底部外侧面设置有第二机架连接座,通过销轴穿过所述第一机架连接座和所述第二机架连接座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回收组件形成铰接。
优选地,所述框架顶部内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大臂驱动部件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小臂驱动部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优选地,所述大臂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大臂驱动部件下端铰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铰接有所述大臂滑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大臂滑动组件包括大臂连接块和大臂滑块,所述连接板下端铰接有所述大臂连接块,所述大臂连接块一侧固定有所述大臂滑块,所述大臂滑块滑动套设于一个所述滑道上,所述大臂连接块的上部和下部各铰接有一个所述大臂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框架底部内侧面设置有第三连接座,所述大臂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铰接于所述大臂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安装有一个大臂齿轮,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均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座上,两个所述大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支架用于连接所述小臂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8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