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与食物保温系统结合的智能送餐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7336.2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1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袁艳平;周锦志;张楠;季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A47G23/08;H02J7/35;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敖欢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 保温 系统 结合 智能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食物保温系统结合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太阳能动力系统、制冷制热系统、冷室、热室、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制冷制热系统通过太阳能动力系统供电,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珀耳帖效应,其冷端吸热,通过与冷端紧密连接的冷室散热片和冷室风扇吸收冷室内部低温相变模块的热量,使其由液态相变为固态,储存冷量;其热端放热,通过与热端紧密连接的热室散热片和热室风扇将从冷室吸收来的热量释放到热室内,并被高温相变模块吸收,相变材料由固态相变为液态,储存热量;冷热两室所设置的相变材料总体热容相等,冷室和热室用于存放食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中引入相变储能模块,可及时储存和释放热量,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制冷制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制冷制热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变快,人们的就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利用手机或网络进行订餐。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48.1%的受访用户偏好使用在线外卖平台的超市/网购配送服务,同时,42.0%的受访用户偏好使用在线外卖平台的生鲜水果服务。餐饮外卖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实现优质的外卖服务工作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外卖配送方式多为人员上门配送,但频繁的上下电梯和搜寻住户地址造成了大量时间浪费,因此各大送餐服务平台推出了智能送餐机器人。虽然机器人可以代替配送员实现智能配送,但较长时间的运送过程或高温、低温室外环境会对食物的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带有保温系统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可解决以上问题实现自身电能供给和食物保存的功能。
中国专利《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CN 201611078786.4)、《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CN 201810410563.6)、《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CN 201810332296.5)等多个智能送餐机器人皆注重于机器人本身的设计,并未考虑其运行过程中的食物保温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智能送餐机器人功能单一、技术开发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与食物保温系统结合的智能送餐机器人。该系统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热端分别置于冷室、热室,并与太阳能薄膜电池和锂电池相连,可实现发电、食物保鲜和保温三种功能,进一步引入相变储能模块,实现能量储存和持续利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食物保温系统结合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太阳能动力系统1、制冷制热系统4、冷室10、热室13、驱动系统16和控制系统17;
所述太阳能动力系统1包括太阳能薄膜电池板2和锂电池3,用于电能输出和储存,锂电池3和太阳能薄膜电池板2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系统4包括设有冷端和热端的半导体制冷片5、与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紧密连接的冷室散热片6和冷室风扇7、与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紧密连接的热室散热片8和热室风扇9,制冷制热系统4通过锂电池3供电,冷室散热片6和冷室风扇7用于将冷量输入冷室10,热室散热片8和热室风扇9将热量输入热室13;所述冷室10为冷室保温壳体12构成的封闭腔,其内壁附着低温相变模块11,低温相变模块11用于持续吸收储存冷量,所述热室13为热室保温壳体15构成的封闭腔,其内壁附着高温相变模块14,高温相变模块14用于持续吸收储存热量,所述驱动系统16用于控制智能机器人的运动和转向;驱动系统16为传统的机械及电子驱动系统;所述控制系统17包括温度传感器18和电子开关继电器19,温度传感器18设置于热室和冷室内,温度传感器18和电子开关继电器19电连接,根据温度传感器18探测的温度控制电子开关继电器19和制冷制热系统4的启停。
作为优选方式,太阳能薄膜电池板2置于机器人上方,太阳能薄膜电池板2在室外光照情况下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通过电线储存在锂电池3内,锂电池3置于机器人底部,锂电池3同时与半导体制冷片5和驱动系统16电连接,为制冷制热系统4和驱动系统16提供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7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