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4651.X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0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慧;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廷晖纺织后整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8;B32B27/12;B32B27/30;B32B27/34;B32B9/02;B32B9/04;B32B33/00;B32B3/08;A41D31/02;A41D31/06;A41D31/24;A41D3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仲昌民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表面 防寒服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其技术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发热功能层,所述发热功能层为摩擦发热层,包括上固定层、下固定层和依次交替固定在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上的摩擦片层,所述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之间通过预应力张拉尼龙布相连接,所述摩擦片层为植绒布片层,所述植绒布片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上固定层为粗纤维腈纶布层,所述下固定层为棉麻混纺布层,所述粗纤维腈纶布层和面料层之间胶合有TPO防水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植绒布片层为摩擦片层,在穿着并活动的过程中分别固定在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上的植绒布片层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用以融雪,且摩擦产生的细微振动有助于细小雪珠的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防寒服一般以涂层尼龙为面料,聚酯长毛绒为填充料制作而成,高性能防寒服采用通过增减服装层次来达到调节保暖量,但是这种类型的防寒服有着重量重,在对待不同防寒条件时只能通过增减层次来调节温度,操作麻烦,此外,防寒服内温度是由体温来调节的,温度适应较慢,衣服穿着刚刚开始一段时间会感到不舒适。
此外,防寒服处理日常穿着,也常用于高寒地区的户外工作者保护,高寒地区的降水是以降雪的形式进行的,一般的防寒服仅仅带有防水功能,但在降雪天气,雪会粘附在服装面料表面,吸收服装内的热量并逐渐融化,因此会影响防寒能力。
综上,我们需要一种在穿着时不单单依赖人体热量进行升温且具有除雪功能的防寒服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发热功能层,所述发热功能层为摩擦发热层,包括上固定层、下固定层和依次交替固定在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上的摩擦片层,所述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之间通过预应力张拉尼龙布相连接,所述摩擦片层为植绒布片层,所述植绒布片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上固定层为粗纤维腈纶布层,所述下固定层为棉麻混纺布层,所述粗纤维腈纶布层和面料层之间胶合有TPO防水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面料层为PTEE防水透气面料,所述里料层为植绒棉布层。
作为优选的,每块所述植绒布片层均为1*2cm,所述植绒布片层在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上一一对应设置构成摩擦组,每组所述摩擦组之间的间距为1cm。
作为优选的,每隔三组所述摩擦组在所述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之间设置一道尼龙牵引固定带。
作为优选的,所述棉麻混纺布层和植绒棉布层之间胶合有远红外发热层。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植绒布片层为摩擦片层,在穿着并活动的过程中分别固定在上固定层和下固定层上的植绒布片层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用以融雪,且摩擦产生的细微振动有助于细小雪珠的脱落;
(2)上固定层为粗纤维腈纶布层,下固定层为棉麻混纺布层,均可以实现对植绒布片层的良好固定,粗纤维腈纶布层有一定的防割防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整体面料的耐候性,棉麻混纺布层的亲肤性更好,能够使穿着者感觉更加舒适;
(3)粗纤维腈纶布层和面料层之间胶合有TPO防水层,能够实现整体面料的有效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发热表面除雪防寒服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PTEE防水透气面料;2、植绒棉布层;3、TPO防水层;4、粗纤维腈纶布层;5、棉麻混纺布层;6、预应力张拉尼龙布;7、植绒布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廷晖纺织后整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廷晖纺织后整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4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