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63187.2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勇;路士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G09B2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王茜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智能 教育 机器人 减震 装置 | ||
1.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和多个行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多个可拆卸相连的拼接块组合而成,多个所述行驶轮中的两个组成一个行驶轮组,所述行驶轮组的两个所述行驶轮之间设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左右间隔开设置的减震套管,所述减震套管的下端在左右方向上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减震套管内限定有顶部敞开的减震腔,所述车体上对应所述减震套管的位置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减震柱,多个所述减震柱的下端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所述减震腔内并可沿所述减震腔的轴向滑动,所述减震柱上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减震柱上,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止抵接触所述减震柱的外周壁,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止抵接触在所述减震套管的上端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驶轮为两个行驶轮组,两个所述行驶轮组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行驶轮组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并与所述行驶轮相连以驱动所述行驶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相邻所述减震柱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车体固定相连,所述减震柱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梁可摆动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柱伸入所述减震腔的一端设有限位端头,所述限位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减震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减震腔的内直径,所述减震套管包括:
套管本体,所述减震腔限定在所述套管本体内,所述减震腔的内周壁的上部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套管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支架;
限位端盖,所述限位端盖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半环形限位块,所述半环形限位块的外周壁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啮合的外螺纹,两个所述半环形限位块配合形成为套设在所述减震柱上的环形,且所述环形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端头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形成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板和防撞梁,两个所述安装板均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前端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一个向前延伸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前端设有向上折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防撞弹簧,所述防撞弹簧压缩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防撞梁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设有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红外检测雷达,所述红外检测雷达设在所述防撞装置的下方,当所述红外检测雷达检测到所述车体的前方具有障碍物时关闭所述驱动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形成为橡胶材料件,所述支撑梁的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刚度,所述防撞梁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防撞梁的左端凸出于所述车体的左侧,所述防撞梁的右端凸出于所述车体的右侧,所述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均朝后弯曲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相连,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车体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3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制食品加工用烤箱
- 下一篇:一种涂布机烘箱的配套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