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撬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0346.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1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顾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镇平 |
主分类号: | B66F15/00 | 分类号: | B66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撬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撬棒,主要包括棒体、垫块、连接绳、第一撬部和第二撬部,棒体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上设置过线槽,下部两侧设置有滑槽,且过线槽底部与滑槽相通,垫块设置在下部上,且垫块两侧设置有与滑槽相互匹配的滑块,连接绳设置在过线槽中,且连接绳一端与垫块一端连接,连接绳另一端设置有卡扣,第一撬部与下部一端连接,第一撬部为分叉式结构设置,且相邻叉齿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大于垫块,第二撬部一端与上部一端连接,第二撬部上设置有与卡扣卡合的卡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能够实现单人作业,且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撬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撬棒。
背景技术
撬棒是利用杠杆原理让重物克服地心引力,将重物从地面掀起并发生位移的作法,在建筑工地、机械维修、金属结构制作以及货物搬运等工作中,撬棒是比较常用的手工工具。
在施工工地上一些石块均比较沉重,往往撬棒只能一点一点的往里撬,且逐步向内部加深,而在撬棒需要向内移动时,就需要另一个作业者在石块底部添加一定的支撑块,用于辅助支撑,以便于撬棒的向内移动。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多人配合,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撬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撬棒,包括:棒体、垫块、连接绳、第一撬部和第二撬部,所述棒体包括上部和下部,且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为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上部上设置过线槽,所述下部两侧设置有滑槽,且所述过线槽底部与所述滑槽相通,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下部上,且所述垫块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互匹配的滑块,所述连接绳设置在所述过线槽中,且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所述垫块一端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绳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撬部与所述下部远离所述上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撬部为分叉式结构设置,且相邻叉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所述垫块,所述第二撬部一端与所述上部远离所述下部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撬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卡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第一撬部与所述棒体的角度为15°-30°。
进一步地,第二撬部与所述棒体的角度为60°-90°。
进一步地,棒体、所述第一撬部和所述第二撬部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撬部和所述第二撬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棒体上设置防滑纹。
进一步地,垫块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垫块顶板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顶部为平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垫块上涂覆有一层保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能够实现单人作业,且操作简单,使用时,通过第一撬部将石块一端进行撬起,然后松开连接绳使垫块延滑槽滑至地面与石块之间,然后缓慢将石块底部与垫块进行接触,由垫块进行辅助支撑,然后在将第一撬部向石块内部进行移动,进行二次撬动,并拉起连接绳镜将垫块拉入棒体上,做后续循环,直至完成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撬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垫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镇平,未经顾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0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