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端部测量的光纤涡轮流量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8678.8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4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倪洪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雷奎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1/28 | 分类号: | G01F1/28;G01F1/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517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测量 光纤 涡轮流量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端部测量的光纤涡轮流量计,它涉及涡轮流量计技术领域。它包括前支撑、壳体、轴承、转轴、涡轮、编码盘、后支撑、信号光纤,壳体中安装有前支撑、后支撑,前支撑、后支撑上均设置有安装涡轮转子的轴承。涡轮的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内,涡轮相对于前支撑、后支撑的侧面安装有编码盘,所述的后支撑设置有信号光纤。本实用新型实现单光纤技术测量流体正反方向的流动信号,拓宽涡轮流量计的量程范围,实现更低流速下的流量测量,提高涡轮流量计转动速度测量精度,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涡轮流量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端部测量的光纤涡轮流量计。
背景技术
涡轮流量计由涡轮转子、转速传感器、涡轮上下游支架以及整流元件等构成,用于流体的流量测量,具有精度高、重复性好、无零点漂移、高量程比、运动部件少、耐高压、测量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压力损失小、维修方便等优点。涡轮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水介质、石油、有机液体、无机液、液化气、天然气、煤气和低温流体等,此外,在一些特殊部门亦得到广泛应用,如科研实验、国防科技、计量部门。涡轮流量计将流速转换为涡轮的转速,再将转速转换成与流量成正比的电信号,为了测量涡轮转子的转速,一般采用电磁感应线圈,从涡轮转子径向的角度,感知涡轮转子周期性变化的磁信号,当铁磁性涡轮叶片经过磁铁时,磁路的磁阻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信号,将该信号经感应线圈转换为微小的电信号,经二次仪表的变送,形成可以数据采集系统量化的电流信号,或者可以直接接数字表头显示。涡轮流量计的主要缺点是对测量介质洁净度要求较高,使用期限受到限制。
采用电磁感应方式的传统涡轮流量计,由于磁信号的微弱,在转速较低时,或者在使用现场有较强电磁干扰存在时,其测量的准确度会受到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测量精度的下降。为了克服电磁感应方式的不足,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措施,其中采用光纤技术测量转子转速,就是一种新的方法。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20161758.X公开的光纤光栅涡轮流量计,主要用于各种气体的测量,由于采用光纤测量转子流速,可以获得较电磁感应急速更为宽广的量程范围。该涡轮流量计在原来侧面设置的电磁感应线圈的位置用光纤代替,利用涡轮旋转反射光纤入射光线的方式,感知涡轮流量计的转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720017049.3公开的插入式光纤涡轮流量计,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插入管道中,通过后部的安装支架固定在管道中间。该涡轮流量计包括安装架和涡轮体,安装架中间固定连接有筒状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两个端口处分别固定安装有涡轮轴架及轴套,两个涡轮轴架及轴套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涡轮体;导流管的管壁上前后对应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处分别设有两个光纤传感器。
华义详和李安虎在《光纤传感器及其在流量测控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采用光纤技术的涡轮流量计,该流量计是在传统涡轮流量计的基础上,采用多模光纤代替内磁式传感器,以旋转涡轮叶片反射光信号后形成的脉冲信号,获得涡轮转子的转速,并进而获得流量。反射型光纤传感器采用多模玻璃光纤,由两根光纤组成,包括光发射纤和光接收纤,工作时,发射光纤将光入射到叶片端面上,旋转涡轮叶片周期性的反射,接收纤接收调制光纤的反射信号,经滤波后转换为流量脉冲信号,其频率与涡轮的转速成正比,经过转换,即可获得流量值。
由以上技术的发展可以得知:涡轮流量计由于其本身巨大的优点,在流体流量测量中已经非常成熟,并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电磁感应本身的缺点,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采用光纤测量的方式,测量涡轮转动时叶片的反光,从而获得涡轮转动速度。这种技术的采用,可以避免电磁感应技术在低转速时信号的不稳定,可以扩大涡轮流量计的量程范围,拓展低流速测量范围。同时,光纤传感器的采用可以避免电磁干扰,可以应用到强电磁干扰环境。随着对光纤测量转子技术的深入,以涡轮转子叶片狭窄面为反射面作为光的反射面,存在着信号幅宽较窄,对宽量程测量的应用带来限制的问题。此外,在一些测量正反双向流动的涡轮流量计上,需要采用双光纤技术,从而带来系统复杂的问题。
综上,现有技术存在着以下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雷奎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雷奎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86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