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润滑中空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8408.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9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中空 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轴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内一般会有润滑油,由于现有轴承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润滑油在转轴转动过程中,容易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导致润滑只能减少转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而很难起到保油润滑作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1至0.01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2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长度大于轴承本体的外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周壁上凹设有若干第一沟槽,所有第一沟槽沿轴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轴承本体的左、右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沿径向凹设有若干第二沟槽;
每一第二沟槽的两端分别连通内腔和第一沟槽;
或者,相邻的第一沟槽之间布置一第二沟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左端周缘和右端周缘均设计有第一倒斜面,所述内腔的左端开口处周缘和右端开口处周缘均设计有第二倒斜面;每一第二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和第二倒斜面,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为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所述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的含油率为10%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保油环形槽的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
其次是,通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设计,便于润滑油冷却循环,结合第一倒斜面和第二倒斜面,使得整体轴承本体便于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轴承本体 11、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84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散热型永磁电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防护低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