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的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7501.6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6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平;李元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16;C25D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流道内 表面 化学 导电 氧化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封闭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的工装,包括槽体(1)、聚四氟乙烯管Ⅰ(2)、聚四氟乙烯管Ⅱ(3)、聚四氟乙烯管Ⅲ(4)和气动隔膜泵(5)和转接头(7),零件(6)的封闭流道(602)的进液口通过转接头(7)与聚四氟乙烯管Ⅰ(2)连接,零件(6)的封闭流道(602)的出液口通过转接头与聚四氟乙烯管Ⅱ(3)连接,聚四氟乙烯管Ⅰ(2)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与气动隔膜泵(5)出液端连接,气动隔膜泵(5)的进液端通过转接头与聚四氟乙烯管Ⅲ(4)相连,聚四氟乙烯管Ⅱ(3)的另一端和聚四氟乙烯管Ⅲ(4)另一端伸入槽体(1)内。本工装适用于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进行化学导电氧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内表面镀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的工装。
背景技术
散热模块、冷板封闭流道进出口直径一般在3.5mm或8mm左右,流道宽0.5~7mm、深0.8~9.5mm,流道细小、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外表面镀覆及内腔加辅助电极的镀覆设备无法完成其封闭流道内表面镀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的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闭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的工装,所述工装包括槽体、聚四氟乙烯管Ⅰ、聚四氟乙烯管Ⅱ、聚四氟乙烯管Ⅲ和气动隔膜泵和转接头,零件的封闭流道的进液口通过转接头与聚四氟乙烯管Ⅰ连接,零件的封闭流道的出液口通过转接头与聚四氟乙烯管Ⅱ连接,聚四氟乙烯管Ⅰ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与气动隔膜泵出液端连接,气动隔膜泵的进液端通过转接头与聚四氟乙烯管Ⅲ相连,聚四氟乙烯管Ⅱ的另一端伸入槽体内,聚四氟乙烯管Ⅲ另一端伸入槽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型号为RVP150A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工装特别适用于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进行化学导电氧化处理。本工装借助气动隔膜泵,将相关溶液泵入流道内部进行循环处理,通过合理优化工艺参数,可实现流道宽度大于等于0.5mm、深度大于等于1mm及同类结构复杂的散热模块、冷板流道内表面化学导电氧化。
采用本工装,能在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获得结合力良好、外表美观、满足SJ20813-2002《铝和铝合金化学转化膜规范》要求的化学导电氧化膜层(膜层呈彩虹色、均匀、完整、无粉状、疏松、破裂等)。
采用本工装,在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获得的化学导电氧化膜层,按照GJB150.1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1部分:盐雾试验》(连续喷雾)进行96小时5%中性氯化钠盐雾试验后,参照GB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进行检查,保护评级可达8级。
采用本工装,在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获得的化学导电氧化膜层,按照GJB 150.9A-2009《军用装配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进行10周期交变湿热试验(24h为一个周期)后,对照GB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进行检查,保护评级可达10级。
采用本工装,在经过真空扩散焊处理的铝合金封闭流道内表面获得的化学导电氧化膜层,经过流道内工作液体(65#防冻液)浸泡两年多,目视及显微镜下观察,未出现变色、脱落、腐蚀等不正常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工装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聚四氟乙烯管Ⅰ,3-聚四氟乙烯管Ⅱ,4-聚四氟乙烯管Ⅲ,5-气动隔膜泵,6-零件,601-零件内表面,602-封闭流道,7-转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7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