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7342.X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章建高;陈良;王新梁;傅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红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N3/04;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 地址: | 3112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钢结构 抗震 韧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竖支架,所述竖支架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竖支架分别设置于底板正面与背面的中部,两个所述竖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并且顶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底板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检测技术领域。该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通过两个竖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并且顶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底板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并且两个导轨之间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台,可根据检测样本的长度进行调节,且实现对样本两侧进行固定夹持,避免检测过程出现滑脱现象,保证检测成功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为了确定钢结构的抗震韧性能,需要对钢结构进行抗震韧性检测,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钢结构的韧性检测装置不能根据钢结构样本的长度合理的调节检测的距离,给使用者在检测时带来了不便,钢结构在变形过程由于其两侧支撑端会发生变形翘曲位移,因此一般不设置固定夹持机构,导致在施压过程中易出现一侧滑脱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钢结构的韧性检测装置不能根据钢结构样本的长度合理的调节检测的距离,给使用者在检测时带来了不便,钢结构在变形过程由于其两侧支撑端会发生变形翘曲位移,因此一般不设置固定夹持机构,导致在施压过程中易出现一侧滑脱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钢结构的抗震韧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竖支架,所述竖支架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竖支架分别设置于底板正面与背面的中部,两个所述竖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并且顶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底板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并且两个导轨之间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台,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台,并且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顶部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斜槽,并且两个斜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销轴,两个所述销轴相靠近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并且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并且两个轴承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表面设置有双向螺纹,并且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的内部均与横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并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U型设置,并且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扣板,所述扣板与固定板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并且扣板的中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并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并且压板的底部开设有压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并且底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机。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槽相靠近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圆角。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红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红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7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