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0109.9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5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 发明(设计)人: | 赖国胜;方丽;欧阳富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锋 |
| 地址: | 338029 江西省新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标签 智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其结构包括品检主机,该智能品检装置,通过品检主机内部设置了推移机构和剔除机构,控制面板将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数据线驱动气缸进行工作,气缸输出端进行伸出,带动驱动杆进行移动,这时推移板推动剔除机构进行移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移动板带动剔除板将传送皮带上的电子标签产品进行剔除,将电子标签产品推向收集框内部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推动后气缸进行复位;合格的电子标签则通过传送皮带传送出品检主机内部,提高了自动化性能,自动将不合格的电子标签进行剔除,进行集中处理,提高了品检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电子标签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到品检装置对其进行质量检查。
由于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在对电子标签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当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检查到不合格的产品时,发出警示,然后通过品检人员,将不合格的电子标签进行剔除,增加了人工的劳动量,降低了品检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解决了由于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在对电子标签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当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检查到不合格的产品时,发出警示,然后通过品检人员,将不合格的电子标签进行剔除,增加了人工的劳动量,降低了品检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标签智能品检装置,包括品检主机和推移机构,所述品检主机前表面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推移机构固定安装在品检主机下端,所述推移机构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推移机构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推移机构包括微处理器、数据线、气缸、驱动杆、推移板、缓冲弹簧、剔除机构和收集框,所述微处理器固定安装在品检主机内部,所述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数据线与气缸电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气缸输出端与驱动杆相固定,所述驱动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品检主机和护板内部,所述驱动杆末端设有推移板,所述推移板与剔除机构连接处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收集框位于品检主机右端内部,所述收集框的收集口与护板右端相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与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急停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品检主机内部贯穿有护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皮带轮同步转动,所述皮带轮安装在护板内部,所述皮带轮外部与传送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皮带贯穿于品检主机内部,所述品检主机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下端设有摄像头并且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摄像头位于传送皮带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剔除机构包括移动板、铰接轴和剔除板,所述移动板与推移板连接处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移动板内部固定安装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剔除板末端相铰接,所述剔除板末端安装在移动板内部下端,所述剔除板首端与传送皮带上表面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呈圆柱体结构,并且气缸输出端与驱动杆位于同一圆心上。
进一步的,所述推移板呈长方体结构,并且与驱动杆垂直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共设有四个,均匀安装在移动板与推移板连接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剔除板呈三菱柱结构,并且末端设有倒圆角,首端呈尖角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为MCS-51系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工程学院,未经江西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0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