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7625.6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曹正林;王涛;李继川;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腹板和加强筋,腹板呈弧形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头之间;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腹板的表面,所述加强筋的起筋方向与所述腹板的法线方向相同,所述加强筋的一部分宽度小于所述腹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腹板呈弧形,能够对其他部件进行避让;在腹板上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上控制臂的强度,另外,由于加强筋的一部分的宽度小于腹板的宽度,从而在保证强度的同时,相比均一结构的上控制臂减小了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控制臂。
背景技术
上控制臂工作时受力状态主要是压缩和拉伸,现有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上控制臂的设计截面形状简单,不同位置截面尺寸相同,缺少变化,为了适应上控制臂的强度要求,上控制臂的厚度较厚,质量过重,不适于车辆轻量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控制臂,在保证上控制臂强度的同时能够减轻上控制臂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控制臂,包括:
第一连接端头;
第二连接端头;
腹板,所述腹板呈弧形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头之间;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腹板的表面,所述加强筋的起筋方向与所述腹板的法线方向相同,所述加强筋的一部分宽度小于所述腹板的宽度。
作为上述的上控制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腹板关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头的中心连线对称。
即腹板具有轴对称结构,使腹板受力更平衡。
作为上述的上控制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腹板的宽度沿长度方向呈两端小、中间大,所述腹板沿长度方向具有均一厚度。
作为上述的上控制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包括左加强筋、右加强筋以及中加强筋,所述中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左加强筋和所述右加强筋之间,其中:
所述左加强筋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连接,所述左加强筋的宽度与所述腹板的宽度相同;
所述右加强筋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头连接,所述右加强筋的宽度与所述腹板的宽度相同;
所述中加强筋的宽度小于所述腹板的宽度。
左加强筋与左端头连接且左加强筋和腹板的宽度相同,使左加强筋与腹板形成一体结构,同理右加强筋也与腹板形成一体结构,保证腹板3和加强筋两端的强度,同时中加强筋的宽度小于腹板的宽度,从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重量。
作为上述的上控制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加强筋包括第一中加强筋、第二中加强筋和第三中加强筋,其中:
所述第一中加强筋与所述左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中加强筋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左加强筋的方向逐渐收窄;
所述第二中加强筋与所述右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中加强筋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右加强筋的方向逐渐收窄;
所述第三中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中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三中加强筋的宽度呈两端小、中间大。
第三中加强筋从第一中加强筋和第二中加强筋平滑过渡,并形成比腹板窄的结构。
作为上述的上控制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加强筋的长度界于所述加强筋长度的7.5%~12.5%之间,所述右加强筋的长度界于所述加强筋长度的7.5%~12.5%之间,所述中加强筋的长度界于所述加强筋长度的75%~8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7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达克罗喷涂机构
- 下一篇:一种硬质合金铁基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