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脊柱外科病号服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46742.0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1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涂羽;伍红平;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周维锋 |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脊柱 外科 病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式脊柱外科病号服;包括上衣本体和裤子,所述第一缝口从V领领口沿着肩部延伸并与衣袖的袖口连通,所述第二缝口从V领领口开设到衣身的底部,缝口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若干子母扣,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所述子母扣打开或缝合所述第一缝口,所述第二连接带通过所述子母扣打开或缝合所述第二缝口;所述背心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衣本体的背部,背心本体由所述衣身的顶端延伸到衣身的中部,所述背心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背心系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脊柱外科患者在穿病号服时,不利于医务工作人员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换药和观察伤口等护理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式脊柱外科病号服。
背景技术
病号服是住院患者的一种标识,患者在医院或康复机构住院时穿的服装。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需要卧床康复,患者术后对生活的自理能力差。脊柱外科术后由于伤口在背部,患者术后带有引流管,医务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伤口观察或换药等护理时,需要患者轴线翻身后将整个背部衣服掀起或脱去,既暴露患者隐私又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公告号为CN106923414B公开的多功能病员服,包括衣服本体和安装在袖子和上腔部位的活动窗,衣服本体由两层构成并能够充入气体,对病人进行保暖;活动窗由滑槽、扎针口和活动机构构成,活动机构由覆盖层和活动层构成,覆盖层上安装有固定止血单元;活动层由缓冲部、收叠单元、绑带和固定单元构成。本方案的病员服可在扎针或换药前先对病人进行整体保暖,防止病人在扎针过程中受凉。
以上的现有技术,虽然在衣服本体内充入气体对患者进行保暖,但是,现有的病号服没有考虑到脊柱外科病人的特殊性,脊柱手术后常因换药、观察伤口等情况,导致脊柱外科患者穿着现有的病号服依然会存在穿脱困难和费时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良式脊柱外科病号服,以解决脊柱外科患者在穿病号服时,现有的病号服存在穿脱困难、费时等情况,不利于医务工作人员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换药和观察伤口等护理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式脊柱外科病号服,包括上衣本体和与上衣本体配套的裤子,所述上衣本体包括V领领口、肩部、衣袖和衣身,所述上衣本体设有第一缝口和第二缝口,所述第一缝口从V领领口沿着肩部延伸并与衣袖的袖口连通,所述第二缝口从V领领口开设到衣身的底部,还包括:缝口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若干子母扣,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所述子母扣打开或缝合所述第一缝口,所述第二连接带通过所述子母扣打开或缝合所述第二缝口;背心固定件,包括背心本体和背心系带,所述背心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衣本体的背部,背心本体由所述衣身的顶端延伸到衣身的中部,所述背心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背心系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脊柱外科患者在穿病号服时,先从裤口上穿上裤子,患者在穿上衣本体时,背心固定件先套在患者的后背上,第一连接带通过子母扣把第一缝口盖合,使得上衣本体的前部与后部连为一体,患者的手再通过第二缝口穿入到衣袖中,即把衣身穿在患者的身上。V领领口的设计便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和颈部手术后患者的伤口观察。当患者需要换药或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观察时,打开第一连接带上的子母扣就能把上衣本体的前部和背部分离,从而能通过第一缝口对患者进行换药或观察伤口。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设有背心引流口,所述衣身的中下部设有衣身引流口,所述背心引流口和衣身引流口的开口处均设有引流系带。
通过背心引流口和衣身引流口的设置,便于患者下床时引流导管的引流,引流系带也方便对引流导管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衣身设有直径为3cm-5cm的电极线孔,患者穿上病号服后,所述电极线孔位于人体的左胸处。
开设电极线孔,便于心电监护电极线从电极线孔穿出。
进一步,所述裤子的裤口的裤背侧设有宽橡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6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室内马铃薯播种机
- 下一篇:一种二氧化硅粉末气流对撞粉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