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6072.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4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龙;刘昭才;徐嘉;汪渤海;贾丽萍;张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37;H01M10/6563;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钟雪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管理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热量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加热器、电子水泵M1及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2与热交换器或发动机的输入管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3与散热风扇或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散热风扇的输出管路与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三通阀Y1的输出管路与电子水泵M1或电子水泵M2的输入管路连接,电子水泵M2的输出管路与发动机的输入管路连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内循环及外循环,可以选择内循环或外循环对动力电池包进行不同程度加热或冷却,能更为精准的调控动力电池包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上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受很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影响较大,如何合理的控制动力电池包在充电及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内循环及外循环,可以选择内循环或外循环对动力电池包进行不同程度加热或冷却,能更为精准的调控动力电池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Chiller、加热器PTC、电子水泵M1及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2与热交换器Chiller或发动机 Motor的输入管路连接,发动机Motor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3与散热风扇或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散热风扇的输出管路与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三通阀Y1的输出管路与电子水泵M1或电子水泵M2的输入管路连接,电子水泵M2的输出管路与发动机Motor的输入管路连接;热交换器Chiller中的冷媒依次经压缩机及冷凝器回至热交换器Chiller;
压缩机、加热器PTC、电子水泵M1、电子水泵M2、散热风扇、热交换器 Chiller、三通阀Y1、三通阀Y2及三通阀Y3均与VCU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壶,散热风扇的另一输出管路通过膨胀壶与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DC/DC,设于电子水泵M2的输出管路与发动机的输入管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内循环及外循环,可以选择内循环或外循环对动力电池包进行不同程度加热或冷却,能更为精准的调控动力电池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系统包括:
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Chiller、加热器PTC、电子水泵M1及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2与热交换器Chiller或DC/DC的输入管路连通,DC/DC的输出管路与发动机的输入管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管路通过三通阀Y3与散热风扇或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散热风扇的一输出管路直接与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散热风扇的另一输出管路通过膨胀壶与三通阀Y1的输入管路连接;三通阀Y1的输出管路与电子水泵M1或电子水泵 M2的输入管路连接,电子水泵M2的输出管路与DC/DC的输入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6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