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4304.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3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青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晓艳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开口 锻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所述第一锻炼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均包括咬合部和驱动部,所述咬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咬合部和开口部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咬合部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具有便于通过该装置将病人的上下颚分开,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练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开口装置均为铝合金或者其他材料的薄片,无法在开口直接直接进行被动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具有便于通过该装置将病人的上下颚分开,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练习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所述第一锻炼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均包括咬合部和驱动部,所述咬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咬合部和开口部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咬合部的一端设有握持部。
在使用时,通过开口部将患者的上下颚分开,使得锻炼装置的咬合部顺利进入病人口中,设置在开口部一端的圆弧部,是为了防止在开口将病人的牙齿或者口腔内的粘膜损伤,患者可自行通过握持部驱动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分开,便于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外侧设有牙槽,所述牙槽内设有软胶垫。
在咬合部设置牙槽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牙齿卡在牙槽内进行锻炼,同时在牙槽内设置软胶垫是为了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横截面呈梯形,厚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部设置。
将咬合部设置呈梯形结构是为了方便不同开口程度患者使用该装置。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为3层结构,由内致外依次包括受力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所述受力层为不锈钢板,硬质层为医用塑料板,软质层为医用软胶垫。
将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设置为3层结构是为了避免锻炼部的整体硬度过高,在使用时造成患者的牙齿损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圆弧部的厚度为0.1mm-0.3mm。圆弧部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是为了方便放入病人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通过开口部将患者的上下颚分开,使得锻炼装置的咬合部顺利进入病人口中,设置在开口部一端的圆弧部,是为了防止在开口将病人的牙齿或者口腔内的粘膜损伤,患者可自行通过握持部驱动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分开,便于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2)在咬合部设置牙槽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牙齿卡在牙槽内进行锻炼,同时在牙槽内设置软胶垫是为了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3)将咬合部设置呈梯形结构是为了方便不同开口程度患者使用该装置。
(4)将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设置为3层结构是为了避免锻炼部的整体硬度过高,在使用时造成患者的牙齿损伤的情况。
(5)圆弧部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是为了方便放入病人口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晓艳,未经青晓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4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马匹眼罩
- 下一篇:一种具有监控风险、缓压和辅助翻身功能的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