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阵列式菲涅尔聚光热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3147.1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8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屈高强;冯朴;康健;李新磊;孙帅;王建博;梁亚波;汪海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屈高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S40/22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64103 | 代理人: | 孙彦虎 |
地址: | 7500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式菲涅尔 聚光 发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式菲涅尔聚光热发电装置,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包括:菲涅尔聚光组件及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菲涅尔聚光组件由若干菲涅尔透镜依次阵列组成,且自东向西形成弧状。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设置于菲涅尔聚光组件下方,且受光面平行于菲涅尔聚光组件。装置中,每一个菲涅尔透镜的面积变小,其聚光焦距变短,进而使装置呈小型化,减少空间占有率。每一个菲涅尔透镜在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的受光面上的光斑位置不同,从而使得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的受热面积变大,且存在彼此的热叠合效应,增加了半导体原件的发电效率。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光照都能够通过菲涅尔透镜进行聚焦,提高了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的受热时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式菲涅尔聚光热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温差发电主要通过在利用赛贝克效应原理制作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两端形成热端和冷端 ,造成温差产生电动势发电 ,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多。聚光可以使得分散的太阳光汇聚在一起 ,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小区域,因此有利于半导体温差发电。
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菲涅尔透镜实现聚光,主流的技术有,其一,使菲涅尔透镜与发电组件的受光面平行,并利用太阳追踪装置实现装置的转动,使菲涅尔透镜的聚光光斑落在发电组件的受光面上,这种方式的发电效率无疑是较高的,然而,该种方式的设备投入及运维费用较高。其二,通过将发电组件拼接,形成水平方向的受光面和倾斜的受光面,以使得菲涅尔透镜的光斑始终落在发电组件的受光面上,然而该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菲涅尔透镜与发电组件之间的距离如果较近,菲涅尔透镜所形成的光斑较为分散,不能提高较高的局部温度,为使得菲涅尔透镜形成较为集中的光斑,则菲涅尔透镜与发电组件之间的距离就要足够远,这增加了基建投入,也增加了设备的空间占用率。同时,早晨和午后,由于太阳高度角过小,该装置的发电效率急剧下降,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式菲涅尔聚光热发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投入大、发现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阵列式菲涅尔聚光热发电装置,包括:
菲涅尔聚光组件,所述菲涅尔聚光组件由若干菲涅尔透镜依次阵列组成,且自左向右形成弧状;
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菲涅尔聚光组件下方,且受光面平行于所述菲涅尔聚光组件。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聚光组件包括架体及若干菲涅尔透镜模块,所述菲涅尔透镜模块依次排列,且每一个菲涅尔透镜模块与水平面形成5°~20°的倾角。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透镜模块由至少两个菲涅尔透镜排列形成。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透镜模块的受光面积由中间向两侧递减。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导热件及冷介质储槽,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背光面,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冷介质储槽内。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由若干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紧密排列组成,且自东向西形成弧状。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受光面上涂设有由黑钻涂层或铝阳极氧化涂层组成的吸热涂层。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由若干金属材料的导热杆阵列组成,每一个所述导热杆下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散热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屈高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屈高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3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