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1463.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4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光杰;郑雪坤;余江华;王委;郭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B66D1/30;B66D1/28;B66D1/38;E21B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2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钻井 气动 绞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绕绳滚筒两侧分别设有滚筒左、右挡板,两挡板的外侧分别设有滚筒支撑机构,其底部分别支撑在绞车底座上,滚筒左挡板的左侧设有定位环,定位环的根部固定在绕绳滚筒上,定位环与滚筒左挡板之间设有滚筒齿轮且共同固定在定位环上;滚筒齿轮的上端啮合有丝杆齿轮,丝杆齿轮固定在往复丝杆的左端,往复丝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在水平支架的中部,两水平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竖向支架,各竖向支架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绞车底座上;往复丝杆上套装有可沿往复丝杆往复运动的丝杆移动块,丝杆移动块固定在平移架的中部,平移架的后端铰接有滑轮。该绞车能准确完成钢丝绳自动排放,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是钻井平台上的一种提升辅助设备,主要是将钻杆、钻铤及钻台井口工具等由地面提升到钻台平面的工作位置,或者从钻台平面下放到地面摆放位置,以保证钻井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现有气动小绞车的钢丝绳尺寸是15mm,起升额定重量为5吨,工作中通过拨杆手动排绳。操作小绞车的工人右手要控制小绞车的气开关或手刹,左手要控制拨杆,脚要控制小绞车的脚刹,操作小绞车时注意力要非常集中,劳动强度很大,且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工人疲劳,左手控制拨杆就会出现不稳定,在提升的重物较重时,根本无法正常控制拨杆的左右移动,会造成钢丝绳排列不整齐,相互挤压,承受额外应力,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简单、实用、准确地完成钻井小绞车钢丝绳自动排放,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井口作业的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小绞车,包括绕绳滚筒,所述绕绳滚筒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钢丝绳进行限位的滚筒左挡板和滚筒右挡板,滚筒左挡板和滚筒右挡板的外侧分别设有滚筒支撑机构,两滚筒支撑机构的底部分别支撑在绞车底座上,右侧滚筒支撑机构的外侧设有滚筒驱动机构,所述滚筒左挡板的左侧设有与之平行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根部固定连接在绕绳滚筒上,所述定位环与滚筒左挡板之间设有滚筒齿轮,且滚筒左挡板与滚筒齿轮通过螺钉共同固定在定位环上;所述滚筒齿轮的上端啮合有丝杆齿轮,所述丝杆齿轮与滚筒齿轮之间的传动比i=1,所述丝杆齿轮固定在往复丝杆的左端,所述往复丝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架的中部,两水平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竖向支架,各竖向支架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绞车底座上;所述往复丝杆上套装有可沿往复丝杆往复运动的丝杆移动块,所述丝杆移动块固定在平移架的中部,所述平移架的后端铰接有滑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定位环可以通过点焊连接在绕绳滚筒上,当滚筒驱动机构驱动绕绳滚筒转动时,定位环带动滚筒齿轮同步转动,滚筒齿轮驱动丝杆齿轮同步转动,丝杆齿轮带动往复丝杆同向连续旋转,与往复丝杆配套的丝杆移动块沿往复丝杆作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丝杆移动块带动平移架进而带动滑轮在左右方向作往复运动,钢丝绳绕过滑轮卷绕在绕绳滚筒上,一边缠绕,一边进行轴向平移,滚筒左挡板及滚筒右挡板对钢丝绳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当钢丝绳从左侧向右平移至滚筒右挡板时,丝杆移动块沿往复丝杆向左折返;同理当钢丝绳从右侧向左平移至滚筒左挡板时,丝杆移动块沿往复丝杆向右折返,如此完成钢丝绳的分层依次叠绕,不会造成乱层。滑轮在左右方向上的平移速度是均匀的,且与绕绳滚筒的转速成正比,可以保证钢丝绳相邻匝之间紧密排列,不会出现疏密不一致。操作小绞车的工人只要右手控制小绞车的气开关或手刹,用脚控制小绞车的脚刹,即可完成小绞车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钢丝绳不会因挤压而损伤,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1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聚乙烯耐老化篷布
- 下一篇:一种可手动调节高精度红外电动测温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