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462.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秦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霏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营养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包括: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转接管组成,所述输送水管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且输送水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旋合;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电磁阀组成,所述输送头的一端与转接管之间锁合。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实现了主动注液的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整体自动化程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
背景技术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营养液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输送注液处理,同时传统的注液方式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
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进行自动注液的效果,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以解决往往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良好的输送效率,同时输送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注液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的进行自动注液的效果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包括: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由输送水管、转接管组成,所述输送水管整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输送水管的输入端与营养液连接,所述输送水管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两通转接头,且输送水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一端之间旋合,所述转接管套的一端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且转接管的外部通过设置有外螺纹与两通转接头的另一端旋合;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由输送头、电磁阀组成,所述输送头的一端与转接管之间锁合,所述电磁阀安装在输送头的端处,且输送头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处安装有输送管;
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包括安装板、注液龙头、控制阀门组成,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水管的下端一侧,所述安装板一端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注液龙头贯穿且通过锁紧件与安装板之间锁合,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注液龙头的外部任意一侧位置,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注液龙头的输入口之间卡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水管的内部直径与转接管之间的内部直径相同,所述输送水管与转接管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两通转接头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两通转接头分别安装在输送水管与转接管的端处。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与输送头接触的位置均安装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为L型结构,所述安装板采用钢材制成。
优选的,所述注液龙头上端采用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注液营养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输送水管,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原液进行输送处理,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高效进行,同时通过输送水管与转接管之间通过两通转接头连接,便于高效的对原液进行转输送处理,通过在转接头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使用时,有效的对原液的输出量进行控制,同时便于有效的对转接头的输送状态进行控制,有效的实现了自动注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霏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霏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4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重症病人拍片的重症病床
- 下一篇:一种酱油生产用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