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062.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京;宋宏;李世念;陆金波;侯言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内力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监测装置,包括BOTDR解调仪、钢管,钢管的外表面间隔的设置数个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所述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钢管上;其中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之间通过传感光纤连接在一起,传感光纤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BOTDR解调仪电连接;所述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用于感测钢管的变形和/或位移,所述传感光纤用于传递变形和/或位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分布在钢管上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监测钢管的变化,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卸载,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基坑内外侧不平衡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和位移;如果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施工过程中将采取降水措施以保证施工环境和作业面,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结果导致地坪开裂、管线损坏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等安全事故。
进行基坑支护安全监测,可使基坑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及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工作状态,密切关注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周边地下管线的变位情况,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使基坑施工最大可能地处于安全经济的状况下进行。
监测数据是判断基坑是否安全和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重要依据,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以实现信息化施工,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因此,进行基坑安全监测非常必要;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测结果的反馈信息对今后的基坑设计进行优化设计,使基坑设计安全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支撑构件(支护结构)的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监测装置,包括BOTDR解调仪、钢管,所述钢管的外表面间隔的设置数个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所述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钢管上;其中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之间通过传感光纤连接在一起,传感光纤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BOTDR解调仪电连接;所述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用于感测钢管的变形和/或位移,所述传感光纤用于传递变形和/或位移。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板、下板;其中所述上板的中部具有一外凸的环槽,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适配的容置在环槽内;所述环槽的两侧、在上板上分别设置上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内安装有螺钉;
与上连接孔对应的位置,所述下板的两侧设置下连接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后将上板与下板固定在一起;同时下连接孔的外侧、在下板上分别设置T字型沉孔,所述T字型沉孔内设置有T字型螺钉,所述下板通过T字型螺钉与钢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T字型沉孔与下连接孔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T字型沉孔结构一致,所述T字型螺钉能够通过滑槽调整位置。
优选的,所述下板为弧形结构,与钢管的外表面适配贴合。
优选的,所述环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为四个,对应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之间的连线形成十字形交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分布在钢管上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监测钢管的变化,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上板示意图。
图4为下板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钢管1、光纤光栅表面应变计2、传感光纤3、上板4、下板5、环槽6、上连接孔7、下连接孔8、T字型沉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相线材试样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废油再生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