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钢筋除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6299.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8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田越增;韩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2 | 分类号: | B24B23/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钢筋 除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钢筋除锈装置,包括除锈筒和把手,其特征在于:除锈筒包括驱动电机、外筒和内筒,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两道环形滑道,内筒的外壁且分别对应两道环形滑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支撑滑轮组,每个支撑滑轮组包括多个滑轮,滑轮伸入于其对应环形滑道内且与其滚动配合,两个支撑滑轮组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圈齿圈,外筒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齿圈的位置相对应的开口,驱动电机安装在外筒的外壁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开口与齿圈啮合传动,内筒内设置有多块毛刷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除锈方式对钢筋进行快速除锈,结构简单轻巧,便于手持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除锈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除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除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钢筋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已安装或未安装的钢筋往往会暴露在空气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钢筋很快便会产生锈蚀,钢筋锈蚀后会降低混凝土施工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导致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下降,影响其使用功能。
现有的除锈技术,大多通过施工工人利用钢丝刷手动刷除钢筋表面的铁锈,但是这会大大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延长施工工期,除锈效果差,并且除锈效率非常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钢筋除锈装置,用于解决人工除锈劳动强度大且除锈效率低下、除锈效果差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钢筋除锈装置,包括除锈筒和与除锈筒固定连接的把手,除锈筒包括驱动电机、外筒和位于外筒内且同中心线设置的内筒,外筒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道环形滑道,环形滑道与外筒同中心线设置,内筒的外壁且分别对应两道环形滑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支撑滑轮组,每个支撑滑轮组包括沿内筒周向均匀间隔固定连接的多个滑轮,滑轮伸入于其对应环形滑道内且与其滚动配合,内筒的外壁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滑轮组之间的位置沿内筒周向环设有一圈齿圈,外筒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筒内孔连通的开口,开口的位置与齿圈的位置相对应,驱动电机安装在外筒的外壁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开口与齿圈啮合传动,内筒内设置有多块毛刷板,毛刷板绕内筒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毛刷板朝向于内筒内壁的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在内筒内壁上,毛刷板朝向于内筒中心线的一侧安装有刷毛体,刷毛体朝向内筒中心线的一侧至内筒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待除锈钢筋的半径,毛刷板朝向于内筒中心线的一侧大于待除锈钢筋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一端没有连接其他结构的钢筋进行除锈,其中,在外筒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道环形滑道,内筒外壁上对应两道环形滑道的位置固定连接的每个支撑滑轮均能伸入环形滑道内,从而对内筒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防止其从外筒中滑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握住把手,使待除锈钢筋伸入除锈筒内,再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驱动与其驱动轴连接的齿轮转动,齿轮与内壳上的齿道啮合传动,带动内壳及其内部的毛刷板绕待除锈钢筋快速旋转,再沿钢筋轴向缓慢移动除锈装置,即可实现对钢筋表面的除锈。通过电动除锈代替人工除锈,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除锈效率,还能提升除锈效果。
进一步,所述毛刷板沿所述内筒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毛刷板的两端与所述内筒的两端齐平,所述毛刷板绕所述内筒中心线方向弯曲设置,所述刷毛体满布在所述毛刷板上。毛刷板沿内筒长度方向延伸且两端与内筒的两端齐平,可以增大毛刷板上刷毛体与钢筋表面的接触面积,提升除锈效率。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侧面朝向于所述内筒内壁且通过支杆与其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侧面朝向于所述内筒中心线方向且凸起形成有两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内筒中心线平行的卡条,两条卡条相对的一侧分别沿卡条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卡槽,两条卡槽相对设置且为通槽,所述毛刷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凸起形成有卡块,位于所述毛刷板两侧的卡块分别卡入于两条卡槽内且能够沿卡槽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毛刷板两侧边缘的卡块从连接板上卡槽的一端插入卡槽内,便于工人对毛刷板进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62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地测绘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用组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