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36276.8 | 申请日: | 201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田四明;王志伟;郭小雄;赵鹏;罗鹏;王子洪;付兵先;马超锋;邹文浩;常凯;柴金飞;张胜龙;马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7/42;F21V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水雾 灭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顶部设有水箱,底部设有外壳,外壳内部为安装空间,安装空间通过一隔层板被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容纳室和位于下方的安装室,外壳对应容纳室正面位置处设有一能够相对于容纳室进行开关的盖板,安装室内设有水流加压结构;消防水枪,消防水枪设于容纳室内,消防水枪通过水流加压结构与水箱相连接;光照结构,光照结构设于容纳室内,光照结构通过盖板相对容纳室的开关实现对容纳室内的照明,以便将消防水枪存放或取出于所述容纳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消防水枪收纳式存放,使消防水枪更为耐用,有效地提高了灭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当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扑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铁路隧道中,由于受到空间狭窄或失火地点距离消防站路途较远的限制时,消防车辆无法第一时间达到现场,会失去抢救生命财产的“黄金”时间,因此在铁路隧道需要配备灭火装置,能够在消防车辆到达前及时的扑灭火源。
但现有的在铁路隧道中使用的灭火装置中,消防水枪大多采用外挂式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日常存放时,消防水枪容易因遭到意外碰撞而损坏,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水枪无法使用。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应用于铁路隧道的灭火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消防水枪收纳式存放的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顶部设有水箱,底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通过一隔层板被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容纳室和位于下方的安装室,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容纳室正面位置处设有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室进行开关的盖板;所述安装室内设有水流加压结构;
消防水枪,所述消防水枪设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消防水枪通过所述水流加压结构与所述水箱相连接;
光照结构,所述光照结构设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光照结构通过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容纳室的开关实现对所述容纳室内的照明,以便将所述消防水枪存放或取出于所述容纳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消防水枪进行收纳式存放,待使用时再打开盖板,将消防水枪从容纳室内取出,然后供水箱里的水通过水流加压结构加压后输送至消防水枪,消防水枪再将加压后的水流呈高压细水雾向火源喷出,既实现了快速的灭火救援,又避免了平时消防水枪易遭到意外碰撞而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做出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光照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室内的照明灯带、光敏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所述照明灯带安装于所述水箱的底端,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室内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室内邻近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相配合,控制所述照明灯带的运作。
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感应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容纳室开启,传递信号至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感应所述容纳室内的光线强度,进而控制所述照明灯带开启照明;所述位移传感器感应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容纳室关闭,传递信号至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感应所述容纳室内的光线强度,进而控制所述照明灯带关闭照明。
光照结构中的照明灯带可以根据容纳室内的亮暗程度进行不同光亮度的照明,以减少耗电。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锁扣,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容纳室关闭时,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锁扣与所述外壳相固定,以防盖板被轻易打开,露出消防水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6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推式沥青带贴缝装置
- 下一篇:冷头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