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4905.3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龙军;周平;李可;周金应;周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侧翻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包括能对称设置在汽车左右两侧的防侧翻支架总成,防侧翻支架总成包括滚轮组件、支撑臂组件、第一销轴、活动支架组件、第二销轴、调节组件、大臂组件、第一连接板组件和第二连接板组件,第一连接板组件和第二连接板组件通过共用的螺栓夹紧安装在汽车大梁上,大臂组件内侧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大臂组件外侧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活动支架组件内侧端相连,活动支架外侧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支撑臂内侧端相连,支撑臂组件外侧端固定有滚轮组件,调节组件外侧端设置在第二销轴中部,调节组件内侧端设置在大臂组件上方。该装置通过变化调节组件的长度,调节滚轮组件的离地高度,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国家对于中重型汽车安全也提高了要求,对中重型汽车试验的标准升降,强制性试验的项目增多,但是在试验中的风险程度也在升高,尤其是在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操稳试验,ESC试验等极易发生车辆侧倾甚至侧翻的的事故,严重的甚至危及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一种在汽车进行试验中安装防侧翻的装置。
现有的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种类比较多,适用范围的车辆类型也比较多,对于中重型汽车多采用汽车左右伸出支撑臂,并且支撑臂上连接滚轮或轮胎的方式,防止中重型汽车在试验测试时侧翻。现有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调节滚轮或轮胎的离地高度时,需要人抬起支撑臂来调节高度,由于支撑臂具有一定的重量,使得这样的调节方式麻烦且浪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降低支撑臂高度调节时的难度,能方便快捷地调节滚轮的离地高度,以满足不同车辆的安装要求,并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包括能对称设置在汽车左右两侧的防侧翻支架总成,所述防侧翻支架总成包括滚轮组件、支撑臂组件、第一销轴、活动支架组件、第二销轴、调节组件、大臂组件、第一连接板组件和第二连接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组件位于汽车大梁的外侧,第二连接板组件位于汽车大梁的内侧,并通过共用的螺栓夹紧安装在汽车大梁上,所述大臂组件的内侧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组件上,大臂组件的外侧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活动支架组件的内侧端相连;
所述活动支架组件的外侧端前后设置有两个第一支耳,活动支架组件外侧段的前后各设置一个第二支耳,所述支撑臂组件的内侧端设置有与第一支耳一一对应的第三支耳,支撑臂组件内侧段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与第二支耳相对应的第四支耳;当两个第一支耳与第三支耳通过第一销轴固定时,防侧翻支架总成呈展开状态,当前端的第一支耳和前端的第三支耳、前端的第二支耳和前端的第四支耳通过第一销轴固定时,防侧翻支架总成旋转90°向前收拢,当后端的第一支耳和后端的第三支耳、后端的第二支耳和后端的第四支耳通过第一销轴固定时,防侧翻支架总成旋转90°向后收拢;
所述支撑臂组件的外侧端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外侧端设置在第二销轴中部,调节组件的内侧端设置在大臂组件的上方,当调节组件的长度缩短时,通过活动支架组件拉动支撑臂组件向上抬高,从而增大滚轮组件的离地距离,反之则相反。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销轴连接套、梯形螺杆、梯形螺母和连接套,所示连接套的两端对称焊接有梯形螺母,梯形螺母与对应的梯形螺杆螺接,梯形螺杆的另一端焊接有销轴连接套。
进一步优选,滚轮组件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和万向尼龙轮构成。采用万向尼龙轮,防冲击能力强。
进一步优选,当防侧翻支架总成靠前设置时,采用靠后收拢的状态;当防侧翻支架总成靠后设置时,采用靠前收拢的状态。以缩短车体长度,方便路面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4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调节电路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激光驱动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