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0740.2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华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新会永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22 | 分类号: | A47J27/022;A47J27/04;A47J27/21;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明火 加热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有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个完整的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束热圈来固定在受热片的外端部,一方面可以起到对热量朝外扩散的阻挡效果,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受热片的外端散发出去,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另一方面,通过束热圈的固定作用,将所有受热片联结起来,使各受热片形成一个整体,可大幅提高受热片的装配结构强度,防止发生松脱现象,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加热装置,如炒锅、蒸锅、热水壶等。
背景技术
锅等厨具、炊具是社会及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此类产品一般为底部平整结构,这样一方面使其能够放稳,但另一方面火在加热时只能烧到底部平面,而底部平面会将相当一部分热量沿着锅底直接散发到锅外,导致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对燃气的浪费较大。为此,有人发明了在锅底加装弧形受热片的方式,通过受热片增加了锅的受热面积,同时增加了热量在锅底驻留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对能源的浪费。然而,目前的此类受热片节能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热片直接排布在锅底面,且整体呈放射状,在加热时热量会沿着受热片的末端(即外侧端)散发到锅外,不能尽可能地被挡在加热区范围内,从而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第二,由于受热片只与锅底固定,使用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松脱,甚至掉落。另外,弧形的受热片在制作和在锅底排布时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利用效率更高、更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使受热片的装配强度更高的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食物或液体的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个完整的圈。
进一步地,所述受热片包括有作为主体部分的受热部和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受热部的外侧部;在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一卡槽,而连接部的底面靠内侧位置设有一压槽;所述束热圈为槽状的环形圈结构,并且其槽为朝上开口结构,在槽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卡槽相配的卡圈,在槽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压槽相配的托圈,所述卡圈从外侧卡在卡槽中,而托圈从底部卡入压槽中,形成对受热片的束热及加固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外圈的高度大于内圈的高度,既有利于挡住热量朝外扩散,起到聚热效果,加热片将热能收集在锅底的中心底部,减慢热能的消失,这样集结热能,这样传递给炉具的热能更多,从而使炉具内的温度快束升高,达到节省煤气能源的效果。又使受热片与束热圈之间的装配操作更为方便,既无需焊接固定,又无需采用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受热部为反向弯折的片状结构,每一受热片至少具有三节弯折段,相邻弯折段之间的夹角为小于180度但大或等于120度,并且受热部的每一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均相同。这样既能较大限度地增加受热的面积,而弯折的结构又有利于制造,对于冲压模具的要求更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一段直的连接片,该段直的连接片与受热部为一体结构,制造时直接一体冲压成型,连接部垂直卡接在束热圈中。
进一步地,在连接部的底部弯折出一与所述连接片垂直的支撑片,支撑片与连接片为一体结构,且支撑片与束热圈的内表面紧贴,这样可以起到连接更稳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体的底面固定有一加厚底板,各受热片的上端面焊固在该加厚底板的底面,这样可以既增加受热底的厚度,同时不需要将受热片直接焊接在锅底面,防止因加装受热片后对锅底产生牵扯而造成锅底容易破损。
进一步地,束热圈的上端面与加厚底板之间具有间隙,两者不直接接触,这样可以预留出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伸缩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新会永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新会永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0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链注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外科护理用冲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