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0563.8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良;凌国滨;杨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卓力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7/04;E21B15/04;E21B17/22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鹿刚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桩机 前倾 升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包括底盘、车身和螺旋打桩器,车身转动连接在底盘的上侧,车身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倾架,且车身前表面靠近前倾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平移架,车身的前侧设置有导轨架,螺旋打桩器滑动连接在导轨架的内部,前倾架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桩机技术领域。该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通过液压缸和连接板可以带动导轨架沿着平移架倾斜,并且通过平移架可以带动导轨架和液压缸沿着平移管平移,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置中导轨架的倾斜角度和平移距离更大,并且操控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可以适应更多的地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桩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打桩机是一种通过动力头带动钻杆钻头向地下钻机成孔的打桩设备,螺旋打桩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桩架和钻进部分,螺旋打桩机桩架主要由顶部滑轮组、立柱、斜撑杆、底盘、行走机构、回转机构、卷扬机构、操纵室、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组成,立柱为折叠式,采用箱形截面结构型式,法兰连接方式,立柱两侧配有圆形或方形滑道作为动力头、钻杆上下运动的导向和抗扭,此种钻机配备的箱形可折叠式立柱利用液压缸进行起降,方便快捷,运输时也不需拆卸。
现有的打桩机在使用时,若遇到斜坡,则需要将打桩机构进行倾斜,以方便打桩,但是现有打桩机倾斜结构的倾斜角度较小,并且前倾升降装置的活动范围也有限,导致使用不够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解决了现有打桩机倾斜结构的倾斜角度较小,并且前倾升降装置的活动范围也有限,导致使用不够灵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打桩机的前倾升降装置,包括底盘、车身和螺旋打桩器,车身转动连接在底盘的上侧,车身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倾架,且车身前表面靠近前倾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平移架,车身的前侧设置有导轨架,螺旋打桩器滑动连接在导轨架的内部,前倾架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液压缸的一侧转动连接在导轨架的两侧,导轨架底端的一侧与平移架固定连接,且导轨架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螺旋打桩器的顶端套设在限位管的外侧。
优选的,前倾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移管,平移管为一种截面为矩形的构件,且平移管的外侧套设有滑动套,液压缸的底端与滑动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平移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杆,且平移架内部靠近螺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平移架内部靠近螺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优选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齿盘,螺旋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齿轮盘,外齿轮盘与固定齿盘啮合连接。
优选的,螺旋杆和滑动杆的外侧套设有两组平移板,平移板均与螺旋杆螺纹连接,且平移板每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通过螺栓与导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螺旋打桩器顶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盘,导轨架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
优选的,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位于导轨架的内部,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
优选的,驱动轮和齿轮盘的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同步履带,同步履带远离驱动轮的一端与导轨架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前倾升降装置通过液压缸和连接板可以带动导轨架沿着平移架倾斜,并且通过平移架可以带动导轨架和液压缸沿着平移管平移,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置中导轨架的倾斜角度和平移距离更大,并且操控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可以适应更多的地形。本装置中的螺旋打桩器可以沿着导轨架进行升降,可以在不使用时对其进行保护,并且通过限位管,可以增加螺旋打桩器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卓力桩机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卓力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0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覆晶封装结构
- 下一篇:基于无线充电的家用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