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肺结节穿刺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7146.8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萍;崔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尤莹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节 穿刺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结节穿刺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针,该定位针在不同的两端均具有定位钩,使用时定位针一端的定位钩定位于肺部,另一端的定位钩位于肺表面与壁层胸膜之间,可实现双向定位,杜绝定位装置向外脱落或深入肺部,提高定位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定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肺部结节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CT引导下Hookwire经皮穿刺辅助定位肺结节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费用低廉等优势,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术前定位方式。
一般Hookwire定位针分为2部分,针头部分为钩子,展开长度1cm,后接30cm导丝,两者一体连接。首先经高分辨率CT扫描确定肺结节位置,然后选择穿刺入路,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后,再将Hookwire套管经皮肤穿刺进入肺组织内,重复CT扫描以确定Hookwire位于目标位置后,再向内推进3~5mm,将套管的针尖斜面朝向病灶方向,释放导丝。原定位装置采用导丝体外固定的方法,具有易脱落、移位的缺点。
为改善Hookwire单钩易脱落的风险,目前多采用双钩或多钩金属丝穿刺定位装置的结构,即末端只有两个或多个倒钩,但此种结构仅能防止定位针向外移位,无法防止定位针向内深入肺部,造成定位的不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肺结节穿刺定位定位装置。该肺结节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套管,导丝,还包括定位针,所述定位针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定位针第一端与第二端均设置有定位钩,所述定位钩的开口方向相对,使用时,所述定位针与所述导丝放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导丝用于抵触所述定位针在套管内移动。
优选的,为方便放置定位针,所述中空通道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
为便于操作者了解定位针是否抵达套管下边沿,所述导丝具有定位指示标记。
可选的,所述定位指示标记为导丝上的凸点。
可选的,所述定位指示标记为导丝上的刻度线。
优选的,位于定位针第二端的定位钩具有在胸腔镜下可识别标记。
可选的,所述可识别标记为频闪灯。
优选的,所述可识别标记为荧光剂。
优选的,定位针长度为1cm~6cm。
为便于管理与使用,定位针的长度为1的倍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肺结节穿刺定位针,由于定位针两端均具有定位钩,一端定位钩定位于肺内,另一端定位钩定位于肺表面与壁层胸膜之间,可实现定位针的双向定位,杜绝定位装置向外脱落或深入肺部,提高定位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定位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关于上、下等位置关系的表达均是基于附图放置方式以便读者理解本发明构思,并不是对本发明构思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示意图,包括用于穿刺的套管1,导丝2,定位针3,套管1具有中空通道4,定位针3具有相反的两端,第一端设置有定位钩6,第二端设置有定位钩5,定位钩可为定位针本体两端弯曲形成的钩,也可为单独与定位针本体连接的弯钩,如焊接为一体结构,两定位钩均为倒钩形式,即两定位钩的开口相对设置。其中导丝2与定位针3为单独分开的零件,两者在使用中相互匹配,所述的相互匹配为不同长度的定位针对应不同长度的导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7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