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木结构的加固装置及安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6436.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1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萍;童蝶宏;杨科龙;陶国城;储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天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 结构 加固 装置 安装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结构的加固装置,特点是包括碳纤维筋、设置在碳纤维筋的一端的第一固定组件和设置在碳纤维筋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锚具,第一固定块设置有与土木结构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锚具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块上,第一固定锚具与碳纤维筋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锚具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锚具,第二固定块设置有与土木结构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机构,第二固定锚具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块上,第二固定锚具与碳纤维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优点是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施工工期短,所需劳动力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机构,尤其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加固装置及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材简称碳纤维筋,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密度小等优点,将预应力碳纤维筋加固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加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碳纤维筋进行预张拉,产生的初始预应力可用来平衡土木结构的一部分自重或荷载,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筋的增强效果,诸如大大推迟裂缝的开展和减小裂缝宽度,有效地增强土木结构的刚度,减小梁的挠度,缓解内部钢筋的应变,提高钢筋的屈服荷载和土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碳纤维筋锚具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但是预应力碳纤维筋土木结构加固技术却还刚刚起步,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现有的桥梁及建筑表面受压容易出现裂痕、出现形变等,一旦出现超载车辆驶过老旧桥梁,极容易发生断裂而引起严重坍塌事故,通常采用增大截面法和粘贴钢板法,其中,增大截面法会大幅度增加结构自重,施工周期长,压缩结构空间;粘贴钢板法耐久性差,粘结界面易老化脱开,后期维护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土木结构的加固装置及安装机构,从而使得土木结构得到加固,性能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木结构的加固装置,包括碳纤维筋、设置在所述的碳纤维筋的一端的第一固定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的碳纤维筋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锚具,所述的第一固定块设置有与土木结构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的第一固定锚具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的第一固定锚具与所述的碳纤维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锚具与所述的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锚具,所述的第二固定块设置有与土木结构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的第二固定锚具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的第二固定锚具与所述的碳纤维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固定块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固定锚具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的第一固定螺孔内螺接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杆,所述的第一固定螺杆依次伸出所述的第一固定螺孔及所述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固定螺杆伸出所述的第一通孔的端部螺接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螺母和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块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的第二固定块的外端设置有安装挡板,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锚具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的第二固定螺孔内螺接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杆,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杆依次伸出所述的第二固定螺孔及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杆伸出所述的第二通孔的端部螺接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对大多数的桥梁及各种其它土木结构的加固,且由于采用两点一线的结构,受土木结构表面形状限制较小,因此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在安装挡板上设置安装机构即可方便的通过第二固定锚具对碳纤维筋进行牵引从而完成安装。
所述的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侧加强板,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的第二固定块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侧加强板,所述的安装挡板与所述的第二固定块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三侧加强板。增强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安装挡板的抗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6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