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相变废水浓缩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25434.X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5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争荣;汪洋;苏军划;胡小夫;夏怀鹏;耿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6;C02F1/16;F28D21/00;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亚南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相变 废水 浓缩 烟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相变废水浓缩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烟气通过省煤器后与第一换热介质进行换热,闪蒸罐利用梯度真空实现了多级闪蒸,有利于脱硫废水的浓缩;同时多级闪蒸可以形成不同温度的蒸汽,进入换热组件后与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梯级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省煤器的设置使烟气余热用以提高废水温度,废水闪蒸后所回收烟气余热随蒸汽带出,第二换热介质回收蒸汽所含热量,最终使热量回至低加系统,在几乎未损失烟气余热的情况下,实现了热能梯级利用,解决了常规路线利用消耗高品质热能的弊端,并降低了机组能耗。通过以上方式即实现了废水浓缩,同时又解决了燃煤电厂或其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问题,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相变废水浓缩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协同废水浓缩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电力能源以煤炭资源为主,随着火电装机容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烟气脱硫(FGD)是工业脱硫的主要工艺,其中湿式石灰石洗涤工艺因其脱硫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好、工艺成熟、运行可靠的优点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烟气脱硫技术。然而其脱硫过程中会产生脱硫废水,脱硫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特性与机组负荷、燃煤成分、运行条件、脱硫工艺水水质、石灰石成分等众多因素有关。脱硫废水呈酸性且腐蚀性很强,水中悬浮物含量高、氯根含量高、盐含量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是电厂中最难处置的废水。
目前脱硫废水主要通过三联箱预处理+澄清池+脱水机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向废水中添加碱性物质中和脱硫废水,加入有机硫化物使废水中的大部分重金属形成沉淀;加入絮凝剂使沉淀成为污泥,并经过压滤机形成泥饼。废水处理后,去除了部分重金属,其PH值和悬浮物浓度达标,但是无法去除氯离子,废水不可排放。
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主要为深度预处理+浓缩减量+蒸发干燥。深度预处理包括加药、澄清和过滤;浓缩减量可利用热法和膜法;蒸发干燥为利用蒸汽或烟气余热进行干燥。采用蒸汽蒸发干燥需消耗较高品质的蒸汽,能耗高、投资大,运行要求高;采用烟气余热蒸发干燥需消耗高品质烟气余热,影响空预器烟气温度,导致机组效率降低,同时会增加除尘设备负荷。总之,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减量需大量高品质蒸汽或烟气余热,能耗高、投资成本大,运行要求高,对机组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脱硫废水浓缩技术存在消耗高品质热能,且能耗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真空相变废水浓缩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相变废水浓缩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连通设置的除尘单元和脱硫单元,还包括省煤器和废水浓缩系统,所述省煤器设置于所述除尘单元和脱硫单元之间,或者沿烟气流通方向设置于所述除尘单元之前,所述废水浓缩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省煤器连通,以使废水与来自所述省煤器的第一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
闪蒸罐,包括至少两个闪蒸室,相邻闪蒸室通过溢流孔连通,所述闪蒸罐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以使换热后的废水依次通过相应闪蒸室并从所述闪蒸罐的出液端外排;
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与闪蒸室一一对应,并彼此连通,以使相应闪蒸室内的蒸汽进入相应换热单元内换热;
第一泵,与所述闪蒸罐连接,以使沿所述闪蒸罐的进液端至出液端的方向上,各闪蒸室的真空度依次增加;
沉淀装置,与所述闪蒸罐的出液端连通,以将降温后的废水送入所述沉淀装置进行沉淀。
进一步地,所述闪蒸罐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将所述闪蒸罐内部分成至少两个闪蒸室;所述隔板靠近闪蒸罐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边缘设置溢流堰,以使所述隔板、闪蒸罐的内壁及溢流堰围合成容纳废水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泵依次与换热组件、闪蒸罐连通,各换热单元与第一泵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54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子信息防盗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