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击发射钉的药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3935.4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0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琪 |
主分类号: | B25C1/16 | 分类号: | B25C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击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击发射钉的药柱,该药柱包括本体部、顶部和底部;本体部呈圆柱形,顶部的下端与本体部的上端相连,顶部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底部的上端与本体部的下端相连,底部的外径从下至上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的药柱燃烧更加充分,燃烧后不会产生残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钉紧固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击发射钉的药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连体射钉弹包括相互连接的弹座和射钉,在弹座的尾部设有凹槽,在凹槽内嵌设有药柱。工作时,通过射钉器的击针击发凹槽内药柱的底面(即药柱暴露在外的一面),使药柱发生燃爆而产生动力,推动射钉从射钉器内射出。另一种现有的连体射钉弹是对上述连体射钉弹的改进,为了防止药柱暴露在外而受潮,其设有一个弹帽,药柱的一端嵌入弹座的凹槽中,药柱的另一端嵌入弹帽的凹槽中。
现有药柱的形状均为圆柱形,药柱嵌设于弹座、弹帽的凹槽内时,药柱的端面紧贴凹槽的底面,二者没有间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击发射钉的药柱,其燃烧更加充分,燃烧后不会产生残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击发射钉的药柱,该药柱包括本体部、顶部和底部;本体部呈圆柱形,顶部的下端与本体部的上端相连,顶部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底部的上端与本体部的下端相连,底部的外径从下至上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击发射钉的药柱通过挤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本体部的侧面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多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施例的药柱的顶部和底部的形状近似于圆台形,在药柱设于弹座、弹帽的凹槽内时,药柱本体部的上端与弹座的凹槽底面之间、药柱本体部的下端与弹帽的凹槽底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存在有助于药柱在燃爆时燃烧更加充分,不会产生残渣;
2、本实施例的药柱通过挤压一体成型。挤压成型的药柱的上、下端面的密度会增强,使得击针击发药柱端面时的摩擦力增大,药柱的上、下端面容易同时燃烧,极易爆炸,从而达到消除瞎弹以及哑弹的效果;
3、在药柱的本体部的侧面开设多个凹槽,击发时可迅速渗透引爆药柱,加快了药柱的点燃速度,药柱的燃烧也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药柱的主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药柱的主视示意图。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药柱的主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药柱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现有圆柱形药柱抵接于凹槽底面的端面与药柱侧面相交的拐角部位,在燃爆时容易燃烧不充分,进而产生残渣,残渣容易堵塞射钉器,甚至引起瞎火弹以及哑弹等缺陷。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药柱的主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药柱100包括本体部11、顶部12和底部13。本体部11呈圆柱形,顶部11的下端与本体部12的上端相连,顶部11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底部13的上端与本体部11的下端相连,底部13的外径从下至上逐渐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琪,未经陈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3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扎型丁基内胎
- 下一篇:一种LCD座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