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拉伸模具防拉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3918.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0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凯路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52385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模具 防拉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拉伸模具防拉偏结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下端面的中部位置还固定设置有凹模垫板,凹模垫板下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凹模板;在确保拉伸时的拉伸精准度的同时,模具加工完成后无需进行定位的试模调整,整体便捷度较高,同时可以适应各样式尺寸的工件加工,加工的范围较广,加工不同尺寸工件时无需调整模具的其他结构,加工适应性强,加工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拉伸模具防拉偏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深拉伸模具防拉偏结构大多如图2所示的结构;在模具拉伸时:
A:冲床滑块下行,第二顶杆16先接触产品将其压住定位;
B:冲床滑块继续向下运动,第一顶杆7顶住内浮板17往下运动,产品在内浮板17上也一起向下运动
C:当内浮板17受力于第一顶杆7向下运动时,利用事先计算好的内浮板17与定位套21之间的高度差,产品自然套在定位套21里;
D:滑块继续下行,内浮板17的底部与定位套21相接触,在冲床力的作用下一起往下运动(此时产品套在定位套21里面);
E: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产品自然落到拉伸冲头18上;
F:冲床滑块继续向下运动,当运动的距离等于第一顶杆7露出凹模板15的高度与前一步拉伸胚料高度之间的差值时,此工位产品开始拉伸。
G:上模座1继续下行,完成整个拉伸动作。
传统的深拉伸模具虽然可以防止产品在拉伸过程中拉偏。但是,这样的结构在试模时达不到产品要求涉及到变更初始设计的拉伸系数时,均需要对内浮板与定位套进行不停的改模,改模成本较高;另外,当需要拉伸其他不同的工件时,第三顶位杆与定位套都重要操作制作安装,制作成本高,更换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拉伸模具防拉偏结构,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下端面的中部位置还固定设置有凹模垫板,凹模垫板下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凹模板;
所述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有脱料氮气弹簧,脱料氮气弹簧的伸缩方向跟随着弹簧槽方向,脱料氮气弹簧的末端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顶杆所述第二垫板的下端面中部两侧均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顶杆,所述第二垫板的下端面侧边位置设置有外导柱,其中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均穿过凹模垫板与凹模板,而外导柱与凹模垫板平行设置;
所述下模包括:下台盘,所述下台盘上端固定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限位柱,限位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下模板,且其中一侧的限位柱上设置有从上至下延伸的外导套,且第一下模板的相同位置设置有通孔,在和模状态时,外导柱会伸入外导套内,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板槽,板槽上放置有内浮板,内浮板的下端一侧设置有第三顶杆,第三顶杆一端贯穿下夹板、下垫板、下台盘,且与下夹板、下垫板、下台盘滑动配合,内浮板的下端一侧还设置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下夹板连接,所述下夹板的上端中部还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拉伸冲头,拉伸冲头贯穿内浮板与其滑动配合;
第二顶杆的下延长度长于外导柱,而外导柱的下延长度长于第一顶杆;
所述凹模板的面积与内浮板的面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凯路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凯路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3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维复合土工排水网
- 下一篇:一种耐冲击真空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