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脑出血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3776.8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程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杨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史长敏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脑出血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脑出血引流管,包括硬质管,硬质管内壁一体化设置有疏水层,硬质管开口外沿四周一体化设置有延伸面,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覆压面,覆压面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推把,硬质管另一侧依次一体化嵌接有软质管和充气球,软质管外部滑动嵌套有滑动软质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捏住滑动软质管,同时使得软质管发生形变,形成一个封闭向,使得硬质管内部产生一个负压,此时,向充气球侧移动捏住的滑动软质管,整个硬质管在负压变小的情况下,可以将颅腔内部的积液抽取出来,相对于现有的引流管,此装置在手术操作时,更便于医生精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脑出血引流管。
背景技术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利用引流管将颅内残留的液体吸出,但是现有的引流管在进行使用时,管道四周会与头部余留一定的间隙,影响效果,而且,现有的引流管在进行使用时,不方便手动排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引流管在进行使用时,管道四周会与头部余留一定的间隙,影响效果,而且,现有的引流管在进行使用时,不方便手动排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一次性脑出血引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脑出血引流管,包括硬质管,所述硬质管内壁一体化设置有疏水层,所述硬质管开口外沿四周一体化设置有延伸面,所述延伸面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覆压面,所述覆压面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推把,所述硬质管另一侧依次一体化嵌接有软质管和充气球,所述软质管外部滑动嵌套有滑动软质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延伸面为硅胶延伸面,覆压面为弹性弧形覆压面,推把滑动嵌套在硬质管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软质管、滑动软质管为柔性PE材质软质管、滑动软质管,且软质管的长度为三厘米,滑动软质管长度为一厘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气球的一端通过塑料塞活动密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硬质管的开口直径为三厘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覆压面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硅胶延伸面发生外扩,进而使得硅胶延伸面下沿的面积增大,与患者的颅孔面积增大,进而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更加的无菌卫生,也使得整个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对积液的收集更加的完善。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捏住滑动软质管,同时使得软质管发生形变,形成一个封闭向,使得硬质管内部产生一个负压,此时,向充气球侧移动捏住的滑动软质管,整个硬质管在负压变小的情况下,可以将颅腔内部的积液抽取出来,相对于现有的引流管,此装置在手术操作时,更便于医生精准控制。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疏水层使得积液的流动性更大,更方便排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硬质管;2、延伸面;3、软质管;4、充气球;101、疏水层;201、覆压面;202、推把;301、滑动软质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杨玉,未经程杨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3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拆卸的燃气管道连接结构
- 下一篇:钢板弹簧切头、切角、压筋模具